•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理響中國·鏗鏘有理|經濟向好有底氣】中國消費趕“潮”迎“新”

2025-10-16 17:27: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編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五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開年以來,經濟工作的九項重點任務深入推進、取得實效。在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光明網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推出“理響中國·鏗鏘有理|經濟向好有底氣”係列視頻,聚焦九項重點任務取得的成績與發展新機遇,解讀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向新向好的動力來源,凝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本期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市場流通與消費研究室主任依紹華解讀“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

  【文字實錄】

  大家好,我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的依紹華。我想先問問大家,最近您參與消費品以舊換新了嗎?相信很多朋友都被這波“國補”優惠吸引到了吧!或許有人早在盛夏來臨前就趕緊把家里的冰箱、空調都換成新的。剛高考完的學生朋友是不是立馬就用上“國補”,買了筆記本電腦?

  據商務部統計,截至7月,今年有超過6600萬名消費者通過以舊換新購買12大類家電產品,累計超過1億臺。另外,手機等數碼產品就賣出7400多萬件。電動自行車收舊、換新各900多萬輛,是去年的6倍。“以舊換新+國補”,四兩撥千斤,大大激發出全民消費熱潮,不僅讓我們切實感受到消費市場的活力,也看到了消費結構的優化。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既是家事,也是國事。特別是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外需不確定性上升,更加注重推動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增長,是暢通國內經濟循環、提升抵禦風險能力、增強經濟發展自主性的關鍵所在。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就達到52%,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

  那麼今天,我們的消費呈現出怎樣的變化,存在哪些潛能呢?

  從“想要買”到“買得起”,中間的橋梁是收入。作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2024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已超過1.3萬美元,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值的95.4%,居民消費已由“有沒有”向“好不好”甚至是“優不優”轉變,消費內容、消費結構、消費方式、消費取向都發生深刻變化。

  從內容來看,以前我們的消費以購買商品為主,現在變為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並重,以休閒娛樂類為代表的服務消費的增速遠高于商品消費。從消費結構來看,智能、綠色的升級類商品的消費佔比快速提升。2024年,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出貨量佔全球30%。消費方式方面,線上線下融合成為潮流,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成為新消費增長點的重要載體。今天的消費取向也由注重使用功能向社交娛樂、情緒價值轉變,體驗式互動消費成為新趨勢。

  這些變化的背後,有兩個人群發揮了特別作用。

  首先是以Z世代為代表的青年群體已成為消費主力。這一群體成長在中國經濟快速上升階段,生活環境相對富足,更加專注個人價值實現和精神滿足,在消費需求表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特徵,在消費行為上更看重情緒價值是否被滿足。

  另一個有強大消費力的人群是我們的銀發群體。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佔比已經達到22%。這一代老年群體與我國改革開放共同成長,經歷了知識經濟、數字經濟時代,既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基礎,又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消費需求上有實力、有時間、有想法,為消費市場帶來巨大空間。

  從消費市場看,今天縣域消費的需求缺口還比較大。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降低,農村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口向縣域回流,電商平臺下沉,新型消費業態逐步涌現。同時,城市居民對田園風光、鄉土人情的向往,也帶動縣域消費逐步升級,縣域梯次消費需求有待進一步滿足。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一方面,我們要通過宏觀政策幫群眾“開源”,讓老百姓的錢包更鼓、負擔更輕,大家“買買買”的底氣才能更堅實。另一方面,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優化產品、創新服務,以高質量的供給滿足需求、引導需求、激發需求,從而開辟更廣闊的消費藍海,讓內需這個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更為強勁。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