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關稅政策對美國消費者影響日漸凸顯

2025-10-15 09:31: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據美國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高盛集團10月12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關稅對美國消費者價格的傳導已進入加速期,這不僅給美國國債市場增添不確定性,更意味著美國消費者正成為關稅成本的最終主要承擔者。高盛經濟學家埃爾西·彭與戴維·梅里克爾在報告中測算,截至今年6月,除了美國企業為維持市場份額仍承擔64%的關稅成本,消費者承擔22%;若最新一輪關稅延續既往模式,到年底消費者負擔比例將飆升至55%,企業承擔比例則降至22%。

  高盛集團的報告還指出,美國政府通過一係列關稅及貿易限制措施打亂了全球貿易秩序,盡管美國政府官員堅稱貿易夥伴會承擔關稅成本,但實際情況是美國進口商需向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繳納關稅,而當企業將關稅成本轉嫁時,消費者將面臨更高的商品價格。

  部分美國國內生產商借關稅壁壘伺機漲價,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刊文稱,定價數據顯示,關稅正在產生逐步顯現的影響,美國消費者面臨的物價仍在上漲。哈佛商學院定價實驗室的“關稅追蹤器”每日監測美國大型零售商銷售的35萬多種商品價格。研究顯示,受關稅影響的進口商品平均漲價約5%,美國本土商品價格同樣高于常規水平,美國本土商品還出現明顯“跟漲效應”,在進口依賴度超50%的品類中尤為突出。

  美國經濟分析局的數據顯示,作為美聯儲核心通脹指標,8月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9%,為2月以來新高水平。高盛集團預測受關稅推動,年底該指數將升至3%,今年以來關稅已累計推升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0.44%。上遊生產端的成本壓力更為顯著,美國勞工統計局8月發布數據顯示,7月生產者價格指數(PPI)環比漲幅0.9%,為2022年6月以來最大漲幅;同比漲幅達3.3%,遠高于6月份的2.3%和市場預期的2.6%,為今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生產商成本的急劇上升,預示著更高價格將很快轉嫁給消費者。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日前發布研究顯示,新加徵關稅已將美國平均有效關稅率推升至18.3%,創1934年以來最高水平。該實驗室評估,這些加徵關稅預計今年將使美國家庭平均額外支出增加2400美元,其中服裝、鞋類價格短期內可能分別上漲38%和40%。更值得關注的是,關稅本質上屬于累退稅,在短期內尤為明顯。這意味著,如果以稅負佔收入的比例衡量,收入最低的家庭承擔的關稅負擔會遠重于收入最高的家庭,這無疑將進一步加劇社會分配不公。

  分析認為,美國關稅政策的負面效應正持續顯現。研究公司FWDBonds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魯普基表示:“生產商正承受通脹炙烤,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早已疲憊的消費者只是時間問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勞拉·費爾德坎普認為,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行徑不僅直接加重國內民眾生活負擔、推高通脹,更擾亂全球供應鏈穩定。

  (本報華盛頓10月14日電)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