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12年後,他告訴了我他“看見”的世界

2025-10-14 22:47: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這些看似普通的照片,出自一群特殊的“小攝影師”之手。他們都是視障兒童。

  2013年10月,在西藏拉薩的盲童學校採訪時,我做了一個特別的影像實驗。我把相機交給這些有視覺障礙的孩子,讓他們憑感覺按下快門,用照片記錄下他們心中“看見”的世界。

  就在這里,我遇到了14歲的達瓦次仁。

  他好奇地摸著我的相機,我教會他按快門,告訴他照相機能記錄下眼前的景象。他第一次端起相機拍照,輕聲問我:“這樣,就能‘看見’世界了嗎?”

  拼版照片:2013年10月9日,達瓦次仁在用相機拍照(左圖);達瓦次仁拍攝的照片(右圖)。

  12年後,我在短視頻平臺看到26歲的達瓦次仁自信地在舞臺上表演。雖然他已從少年成長為青年,我還是一眼就認了出來,那燦爛的笑容一點都沒變。視頻中的他正吹奏笛子,笛聲歡快,慢慢將我拉入回憶。

  初識達瓦次仁,他是盲童學校里的“孩子王”,聲音洪亮,活潑好動,臉上總挂著笑容。他藏語、漢語都很流利,還喜歡學英語,夢想著以後能成為一名英語老師。

  2013年10月12日,達瓦次仁(左二)跟同學們將洗好的餐具抬回廚房。

  2013年10月11日,達瓦次仁在課堂上朗誦英語課文。

  我輾轉聯係上他,約好國慶假期後在拉薩碰面。我迫切想知道,這12年,他“看見”了怎樣的世界。

  再見時,達瓦次仁已是萩噠嘎布盲人樂團的一名樂手,他靦腆地跟我打了聲招呼。

  拼版照片:14歲的達瓦次仁(左圖,2013年10月11日攝);26歲的達瓦次仁(右圖,2025年10月10日攝)。

  2014年,達瓦離開了盲童學校,轉入普通學校繼續讀書。2019年,他加入萩噠嘎布盲人樂團,開始係統學習笛子和揚琴,專注演奏藏族傳統音樂朗瑪堆諧。後來他遇見了藏族姑娘朋瓊,他們戀愛、結婚,生下兩個可愛的孩子。如今,他們帶著大女兒與樂團其他成員和家人一起,租住在拉薩東郊老安居園的一處小院里,生活、排練都在這里。

  2025年10月10日,達瓦次仁和大女兒丹增曲音、妻子朋瓊在露臺上聊天。

  寥寥幾句,他就把12年的生活總結完了。然而對于盲人而言,在普通學校求學、練習樂器、組建家庭、賺錢養家,每一步都充滿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當我細問他這些年的不易時,他也只是笑著抱怨道:“背譜子太難了,我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記住。”

  2025年10月11日,達瓦次仁在練習演奏揚琴。

  2025年10月10日,達瓦次仁在練習吹奏笛子。

  “萩噠嘎布”在藏語中寓意“潔白的哈達”。這支成立于2014年的樂團,是西藏第一支盲人樂團。創始成員達瓊、邊巴頓珠、次仁曲珍等都曾從事過按摩工作。在大家眼中,這或許是視障人士最穩妥的職業。但他們毅然選擇了音樂這條無比艱辛的道路。

  2025年6月17日,萩噠嘎布盲人樂團在布達拉宮前合影。(受訪者供圖)

  在其美多吉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這群年輕人逐漸掌握了二胡、揚琴、扎念琴等傳統樂器,開始了朗瑪堆諧的表演生涯。“那會兒天不亮就起床,練三個小時才吃早飯,然後一直練到天黑。”樂團主唱次仁曲珍回憶道,“剛開始時,一兩個月才能學會一首曲子。”

  2025年10月11日,萩噠嘎布盲人樂團成員邊巴頓珠(左一)、次仁曲珍(左二)、旦增歐珠(右三)、達瓊(右二)、達瓦次仁(右一)和指導老師其美多吉在排練後合影。

  逐夢音樂的過程頗為艱難,養家糊口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他們成立了公司,自制藏香和辣椒醬,靠賣貨來補貼開銷。沒有演出的日子里,他們上午售賣產品,下午專心排練,晚上陪伴孩子,生活簡單而充實。

  2025年10月12日,達瓦次仁(右)和大姨子普布一起在拉薩一處茶館推銷產品。

  2025年10月11日,萩噠嘎布盲人樂團在排練。

  2025年10月11日,達瓦次仁(右一)與邊巴頓珠(左前)、達瓊在排練間隙聊天。

  2025年10月10日,達瓦次仁在陪大女兒丹增曲音玩耍。

  “如果因為眼睛看不到而辜負了生命,將是最大的遺憾。”這是“萩噠嘎布”全體成員一致的信念。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這個盲人樂團漸漸贏得了認可。每年夏天他們都要忙碌三個多月走村串鎮巡回演出,音樂動聽悠揚,深受當地群眾喜愛。

  更讓我敬佩的是,他們這些年還在默默做著公益,將藏文書籍“翻譯”成盲文,迄今為止已經完成了上百本盲文書籍的轉化,幫助藏族視障群體獲取知識、學習文化。

  2025年10月11日,萩噠嘎布盲人樂團在排練。

  2025年10月10日,達瓦次仁在“閱讀”盲文書籍。

  在樂團里,達瓦次仁也找到了歸宿。他不僅能演奏笛子、揚琴,還立志要學會吉他和鋼琴。平時他還承擔著樂團的外聯任務——接洽演出、聯係合作、溝通場地,這些他都得心應手。

  音樂給予他的,他用音樂傳遞給更多人。“我們每年堅持下鄉演出,其實也是為了用實際行動鼓勵像我們一樣的人。眼睛看不見沒有關係,盲人也能做很多事情。”達瓦次仁說。

  2025年10月10日,達瓦次仁在練習吹奏笛子。

  除了演繹藏族傳統民樂,“萩噠嘎布”還創作了許多融合生命思考的原創歌曲。歌曲《莫氣餒》這樣寫道:“生活的步伐艱難,雖多虧欠和悲傷,但應思生存的價值,請你一定勇敢精勤。”既是獻給所有身處困境之人的慰藉,也是他們的自我宣言。

  2025年10月10日,達瓦次仁在練習吹奏笛子。

  音樂也為達瓦次仁打開了無比遼闊的天地。他說,在演奏時他能“看見”雪山聖湖,“看見”老人牧羊,“看見”孩童嬉戲。音樂也給了他新的夢想:“等以後越來越好了,希望能開一個有音樂特色的幼兒園,我們去教孩子們。”

  2025年10月11日,達瓦次仁在練習演奏揚琴。

  我曾試圖給他種下一顆“攝影的種子”,沒想到多年後卻開出了“音樂的花朵”。那些本該投射在他眼底的光線,化成一個個音符,匯聚成一支畫筆,為他描繪出五彩斑斕的世界。

  我開玩笑地問他:“要不要再試著拍一張照片?想拍什麼?”

  他想了一會兒,害羞地笑了:“要不,拍一下朋瓊吧?”

  12年前,他“看見”了熟悉的盲童學校。12年後,他“看見”了自己最愛的人。

  拼版照片:2025年10月10日,達瓦次仁在用手機拍照(左圖);達瓦次仁拍攝的妻子朋瓊(右圖)。

  當我誇他拍得好時,他卻平靜地說:“以前我還能感受到一些光亮,現在連光都感覺不到了,眼前真的是一片黑暗。”

  我一時語塞,不知道該怎麼回應。

  他反而安慰我說道:“沒事的,世界能看到我。”

  文字:張鋮

  圖片、視頻:張鋮、旦增尼瑪曲珠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