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收,與連陰雨賽跑!——各地各部門全力以赴保秋收秋種
農民的憂心事,就是政府部門的操心事。
“今年秋收趕上連陰雨,眼瞅著家里水稻要爛在地里了。沒想到村里來了搶收應急服務隊,幾個小時就幫忙把水稻收上來了。”75歲的安徽省鳳臺縣新集鎮常廟村村民劉玉兵,連日來的焦慮一掃而空。
秋糧佔我國糧食總產量的大頭,實現全年糧食生產任務目標,關鍵看秋糧。然而,9月以來全國多地遭遇連陰雨,農田漬澇、農機難下。
與常年相比,河南大部、山東東部和南部降水偏多2至4倍。陜西中南部、河南、湖北西部、安徽淮北降水日數超過20天。這不僅給秋收造成困難,也對壓茬推進秋種帶來風險。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要在增產和減損兩端同時發力”。

面對連陰雨,從中央到地方,一係列舉措快速推出,目的就是多收一畝是一畝,為糧食安全保駕護航,讓受災農民安心。
金融先行,確保資金不斷檔——
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下達中央財政農業生產防災救災資金4.84億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陜西等7省受災地區加快開展農機搶收、潮糧烘幹、農田排澇等農業生產防災救災工作。
農發行已安排秋糧收購信貸資金2000億元,出臺多項措施全力保障連陰雨天氣影響地區糧食收購,努力為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提供堅實的金融支撐。
地方也拿出真金白銀助力秋收。河南省財政安排5000萬元救災資金,支持各地用于烘幹機械獎補和秋糧收獲補助,並將履帶式谷物收割機換裝割臺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安徽首次利用省際間橫向利益補償資金4400萬元,在全省支持建設11個機械化綜合服務中心。
及時調配履帶機和烘幹機,讓農機配合人工雨中奪糧——
履帶機是收割“利器”。與日常年份收割需求相比,今年履帶式收割機的缺口較大。為了緩解秋收壓力,截至10日,農業農村部按照黃淮海地區需求,已調劑調度履帶收割機24.63萬臺。
山東繪制全省“三秋”農機化生產服務圖,提前摸排了轄區內履帶式收割機、履帶式拖拉機等應急機械分布和缺口。河南全省累計調集投入履帶式玉米收割機7980臺。同時,探索輪式收割機械動力輪換裝三角履帶方式,緩解搶收壓力。
適時烘幹是確保糧食安全入倉的重要環節。
位于山西運城市夏縣郭牛村的村集體糧食烘幹點,村民們騎著三輪車,帶著家里不方便晾曬的濕玉米,陸續朝這里趕來。
郭牛村今年種植玉米的有600多戶,種植面積近2000畝。村黨支部書記任世強說:“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都有人輪流值守,確保烘幹機‘人歇機不歇’。確保每一戶村民的玉米都能及時烘幹,絕不讓雨水‘偷走’大家的收成。”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三秋”期間全省計劃投入各類農機具400萬臺套以上,並組建了742支農機應急服務隊和832個區域農機服務中心,為機械作業提供保障。
送技術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收割、減損保糧——
在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翟莊村村民王維海的黃瓜大棚里,農技人員穿梭其間,俯身查看葉片長勢,現場指導通風口調整技巧,講解葉面肥施用方法,全力化解不利天氣影響。
王維海說:“之前這里連陰雨天快一周了,看著棚里黃瓜葉子有點蔫,正愁得睡不著,多虧技術員冒雨來,教我調濕度,還幫著查了病蟲害,現在黃瓜坐果率一點沒降,這季收成總算有盼頭了。”
為了更好應對連陰雨,做好搶收搶烘搶種,山西、山東、安徽等多地農業農村部門發布技術指導意見,派出專業指導組和農技服務隊下沉田間地頭,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陰雨纏秋,秋播需要晴好天氣配合,才能方便翻地散墑。只盼著秋雨早點結束,多幾個晴天,早點收豆、種麥。”在山東省嘉祥縣梁寶寺鎮四合村,種豆大戶曹中德正和鎮村幹部一起對田間排水溝、地頭溝與路邊溝開展係統清淤整治。
農民期盼的,就是政府要幹的。
在河南蘭考縣葡萄架鄉守峰種植合作社門口,多位農民開著農用車前來賣玉米。有的擔心被水淹過的玉米會拒收。
“玉米含水量不同,價格也不同,往年含水量超過35%的玉米我們就不收了,但今年情況特殊,含水量40%以上的也收。農民把玉米收上來不容易,政府要求我們應收盡收。”合作社負責人張守峰說,極端天氣有增多之勢,希望能在每個鄉鎮都建立一個較大的烘幹中心,不僅能烘幹玉米,也能烘幹花生等其他作物。
保秋收秋種,需全鏈條發力。
農業農村部明確提出要多措並舉組織好秋糧收購收儲,積極協調農業保險機構加大支持,對受災損失盡快理賠、應賠盡賠。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要求各省立即啟動質量風險應急監測,對發芽率超標、水分偏高等“問題糧”分類處置。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集中發布全省履帶式收割機分布名錄、糧食烘幹中心(點)信息及“三秋”機收保障熱線電話;安徽整合種植業、種業、農機、農田建設等力量,實行糧食生產全領域聯係制度,組建16個省級工作組對各地督導全覆蓋……
與天爭時,與雨賽跑。目前,河南全省秋糧作物已收獲超八成,安徽省秋糧收獲進度近七成,山東秋糧已收面積超六成……全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正爭分奪秒推進秋收。
科技賦能改變靠天吃飯、協同發力取代單打獨鬥、傳統保障升級係統守護,在這場秋收保衛戰中,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一定能迎來豐收的喜悅。(新華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