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養老更便利、婚姻登記“全國通辦”……我國民政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0月10日)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十四五”時期我國民政事業發展取得的新進展、新成就。參與發布會的記者們圍繞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重點、亮點工作展開提問,回顧整場發布會,有三個方面內容讓人印象深刻。
第一,“十四五”期間,我國兜底民生保障網越扎越密實。在困難群眾保障方面,基本建成了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係,覆蓋對象已從低保、特困人員向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延伸。在困境兒童保障方面,把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納入國家保障和關愛服務范圍,提高孤兒等困境兒童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另外,各類困境兒童在醫療、教育、心理關愛等方面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更多的民生保障正在惠及更廣大的困難群體。比如,在殘疾人福利方面,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有了明顯提高。重度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體係正在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健康監測、服務機器人等新技術新產品,為殘疾人提供更便捷、更優質的照護服務。
第二,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係正在加速構建。目前,全國老年助餐點達到了8.6萬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門口就可以吃上“熱乎飯”。“十四五”期間,我國完成了200多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通過在家里安裝扶手、智能設備等,讓老年人居家養老更加便利。
為了解決失能老人照護的痛點,不再出現“一人失能 全家失衡”的情況,在“十四五”期間,全國近800萬張養老床位中,護理型床位的比例比“十三五”末有了大幅增長,佔比超過65%,這意味著養老機構可以滿足更多高齡失能老人的剛性照護需求。為了減輕失能老人家庭照護負擔,我國還首次面向全體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實施養老服務消費補貼項目,經過評估之後,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每月可以領取補貼。
第三,百姓關切的專項社會服務也取得了很大進展,比如,“十四五”期間,全國建成了1萬多個公益性公墓,持續推進惠民殯葬。再比如,婚姻登記實現了“全國通辦”,新人領證可以在全國任何一個婚姻登記點辦理,不再需要回到戶籍所在地。另外,針對我國鄉村地區“有地無名”等現象,“十四五”期間,全國新命名鄉村地名達到70多萬條,不僅方便了百姓出行,還促進了“快遞進村”“山貨進城”,助力鄉村振興。
“十四五”期間,民政事業的發展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更充實、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