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時節秋雨綿綿 各地搶收搶烘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眼下,安徽省太湖縣40萬畝水稻開鐮收獲,當地全力做好秋糧豐收各項服務保障工作。正值秋糧收獲關鍵期,山東德州採取邊搶收、邊烘幹的辦法,保障秋糧收獲。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因連續降雨天氣收割機無法收割作業,當地進行人工採收,避免制種玉米穗出現霉變。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冬小麥開播。
包片服務網格管理
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在安徽省太湖縣徐橋鎮種糧大戶喻小良的稻田里,兩臺收割機開足馬力,收割、脫粒一氣呵成。今年,喻小良跟著合作社一起集中育秧並使用機械化作業,水稻產量提升了10%以上。
徐橋鎮種糧大戶 喻小良:今年我家種了500畝水稻。目前抓住晴好天氣進行搶收,兩臺機器每天大概能收80畝左右,力爭1個星期收割完畢。
為做好秋糧搶收保障,徐橋鎮實行幹部包片服務網格化管理,協調相關企業,形成“收割—轉運—烘幹—技術保障”無縫銜接的作業鏈條。目前,全縣超過30家重點糧食生產和烘幹企業正開足馬力為農戶服務。
徐橋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石祖罕:我們通過開展優質水稻高產競賽,以真金白銀提高種植戶的積極性。同時積極加強糧食生產企業和烘幹企業的建設力度,解決種植戶的後顧之憂。
秋糧收獲遇降雨
搶收搶烘保障秋糧收獲
從10月初開始,山東德州就出現降雨,正值秋糧收獲關鍵期,當地採取邊搶收、邊烘幹的辦法,保障秋糧收獲。
為保障秋糧烘幹服務有序進行,德州市寧津縣派出專業人員,為全縣18個糧食烘幹中心提供技術指導,確保烘幹設備全天候安全運轉。在時集鎮為農服務中心門前,不少種植戶開著大卡車拉來玉米棒,送到這里進行烘幹。
寧津縣時集鎮益倉村村民 張勝利:我種了8畝半地,今年雨水比較大,收了也沒法晾曬,送到合作社來,連烘幹帶銷售都解決了,沒有後顧之憂了。
寧津縣時集鎮益倉為農服務中心負責人 王玉池:我們24小時不間斷作業,為周邊30多個村莊農戶提供烘幹儲存服務。
此外,當地還聯合氣象、宣傳等部門建立天氣預警聯動機制,通過微信等移動平臺,實時推送天氣信息和烘幹技術要點,讓農戶第一時間掌握天氣變化,合理安排收割與烘幹時間。
制種玉米秋收遇雨
人工搶收烘烤入倉
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2.17萬畝制種玉米日前迎來收獲關鍵期,但當地近日遭遇連續降雨天氣,收割機無法收割作業,當地相關部門迅速組織人力投入搶收工作,確保顆粒歸倉。
在陸良縣普樂村,多日的連續降雨給機械收割帶來不便,當地立即組織人員進行人工採收,避免制種玉米穗出現霉變。大家分片、分工,掰玉米、去皮、裝袋、上車,現場一片忙碌。
某種子公司負責人 孟方金:為防止我們的種子在地里面就發生穗腐、穗霉現象,現在我們採用大量人工採收的方式,每天大概有四五十位工人用這種方式進行採收。
為了保障制種玉米能第一時間烘烤入倉,當地加派人力,全面啟動烘烤設備,確保每一粒種子快速烘烤、達標存放。
某農業公司負責人 陳石宏:目前我們24個倉庫已經全部啟用烘烤,每天的入倉量500噸左右。
據了解,陸良縣制種玉米生產面積佔雲南全省制種面積的1/4,是西南地區最大雜交玉米制種基地。近年來,陸良縣通過引進生產企業、推廣建立“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種植模式,保證了制種玉米的規模化種植,也確保種子質量和供種安全。
曲靖市陸良縣種子管理站行業管理科科長 何金秀:目前已經完成了大約20%的收購進度,預估10月中下旬能夠收購完成。種子生產的產量大約720萬公斤,能滿足來年360萬畝大田用種量。
260萬畝冬小麥開播
智慧農機助力穩產增效
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冬小麥播種工作目前正在進行,柯坪縣的小麥種植戶採用現代化播種機械,一次性完成鋪設滴灌帶、精量播種等工序,大幅提升效率。今年當地統一推廣“新冬55號”優良品種,實施“縮行距、增密度”種植模式,配合水肥一體化技術,預計畝產量能達500~700公斤。今年,阿克蘇地區計劃播種冬小麥260萬畝,預計將在10月20日前完成,機械化與智慧農業深度融合,為糧食穩產增收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