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的比喻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率中央代表團乘專機抵達烏魯木齊。走下舷梯時,他收到了一捧裝點著美麗石榴的花束。
2025年9月23日下午,習近平率中央代表團乘專機抵達烏魯木齊,出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圖為少先隊員向習近平獻花。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石榴,原產于古波斯地區,漢代時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西晉《博物志》記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石榴籽緊密相抱、晶瑩飽滿,味道甘甜、醇厚綿長,自古便被賦予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美好寓意。
如今,人們常以“石榴籽”形容各族同胞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情分。2014年在新疆考察時,習近平聽一位維吾爾族鄉親講過這個比喻。習近平後來說:“維族同胞說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抱在一起,這個詞很形象。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分子。”
石榴花開,籽籽同心。在新疆,庫爾班大叔騎著毛驢上北京的故事廣為傳揚。2017年1月,習近平給庫爾班大叔後人回信,叮囑“民族團結一家親”。不久後的全國兩會上,庫爾班一家托人大代表帶去一張“全家福”給總書記看,說一定像總書記信中囑托的那樣,永遠記得黨的恩情,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
2022年7月,習近平在新疆考察期間,有這樣一個細節:當習近平對師生、對村民、對社區居民們講到“我們要像石榴籽一樣”時,話音未落,現場千百個聲音不約而同地響亮回答——“緊緊抱在一起”。
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習近平說:“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是我國的一個顯著特徵。所以我特別用了‘石榴籽’來形容。”
在黑龍江、內蒙古、青海等地考察調研時,習近平都曾以“石榴籽”為喻。2024年6月,習近平來到寧夏銀川的多民族聚居社區長城花園社區。他走進一戶居民家中,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拉家常。客廳牆上挂著一幅水墨畫,畫中結滿枝頭的果實就是石榴。習近平對社區居民們說:“民族團結非常重要,我們五十六個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眼下,正值石榴成熟的季節。作為象徵團結的吉祥果,“石榴籽”的比喻已在各族幹部群眾心中扎根。習近平指出:“56個民族是石榴籽,中華民族是整體的石榴。我們是一個中華民族共同體,要同舟共濟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文/鐘祺
編輯/海聲
音頻/靜玄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新華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