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種、新技術、稻薯輪作……幫農民增產又增收
目前,在安徽,當地圍繞秋糧提質增效下功夫,陸續進入了大面積收獲;正值南方中稻收獲的關鍵期,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當地4.5萬畝水稻收割進入尾聲;黑龍江同江市田間地頭也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玉米和水稻等作物正在收割。
在安徽馬鞍山市含山縣,稻浪隨風起伏,稻穗顆粒飽滿。收割機在稻田中穿梭,割稻、脫粒、裝車,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今年,當地圍繞秋糧提質增效下足功夫,積極推廣具備豐產、抗逆、穩定等特性的水稻品種,從源頭夯實糧食增產基礎,讓先進種植技術精準落地田間。同時,大力推進訂單化種植,依托訂單打通產銷鏈路,保障農民種糧收益。
某農業公司總經理劉帆:我們含山大米保價一塊四以上收購,高于市場普通稻谷兩毛錢一斤,我們將繼續堅持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讓農戶增產又增收。
今年,安徽全省秋糧種植面積6469.62萬畝,各地通過農技指導、機械化作業等措施保障糧食豐收到手,目前秋糧收獲進度已超四成,其中一季稻已收1162.8萬畝。
中稻收割近尾聲 稻薯輪作助增收
目前,正值南方中稻收獲的關鍵期。在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當地4.5萬畝水稻收割進入尾聲,畝產490公斤左右,達到預期效果。
在寧德市霞浦縣牙城鎮,金黃的稻田坐落在山腳與河流之間。受地形影響,自動化水稻收割機沿著田埂緩緩前進,割稻、脫粒、清選一氣呵成;田埂邊,運糧車等候在側,金黃的谷粒傾瀉而下,整個作業流程順暢高效。
霞浦縣地處閩東沿海,稻作歷史悠久。這兩年,當地推動農業生產全鏈條機械化發展,推廣機械化插秧、無人機植保、自動收割機等新技術,實現了田間綜合效益的持續提升。
牙城鎮農技站負責人謝雨:牙城鎮中稻種植面積4600多畝,從目前的測產來看,平均畝產有望達到490公斤。
此外,當地農業部門還積極開展優質稻品種試驗,通過選育抗病性強、產量高、品質好的新品種,提高稻米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並採用“水稻+土豆”輪作模式,中稻收完後,再種一季土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農戶收入。
據了解,今年霞浦全縣種植中稻約4.5萬畝,計劃下周完成中稻收割作業,水稻總產量預計突破2.2萬噸。
金秋迎豐收 高效秋整地
金秋時節,黑龍江同江市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玉米和水稻等作物正在收割,秋整地工作也正在同步進行,確保土地良好狀態,為明年豐收打下基礎。
在同江市樂業鎮盛昌村,大型收割機轟鳴著穿梭在田間,鋒利的割臺快速切割玉米秸稈,經過脫粒、清選後,金黃的玉米粒直接落入機身糧倉。
樂業鎮盛昌村村民彭公敏:因為今年比往年的氣溫要高,今年就收糧收得早,能比去年得多打糧,一年到頭這是最高興的時候。
秋整地是確保明年春季播種工作保質提速的關鍵環節,其中,深松作業環節尤為重要。樂業鎮同勝村村民黃永明家玉米剛銷售完,翻地拖拉機就進場作業,黝黑的泥土被成排翻起。
樂業鎮政府工作人員許慶楊:我們今年秋收跟整地一起同步進行,加快秋收進度,將秸稈提前盡快處理。翻地進行還田之後,還能減少病蟲害。
當前,同江市統籌調度農業機械,全力推進“收獲一塊、整地一塊”,在加快秋收進度、實現糧食顆粒歸倉的同時,為明年春耕生產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