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徵程·非凡“十四五”】新質生產力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十四五”期間,我國促進技術、數據、人才等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向“新”發力,以“質”取勝,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新優勢。
節假日出遊,方案怎麼定?現在,大模型不僅可以規劃行程、選酒店、找美食,還能提前預判景點人數,錯峰遊玩。
“大國重器”的建設里也更加聰明。在萬米深井的鑽探現場,智能大腦正在實時分析探頭轉速、地層結構等海量數據,讓鑽探效率提升30%;在萬噸巨輪上,除鏽機器人飛檐走壁,一個小時就可以完成50多平方米的除鏽任務。
這一個個新場景,正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生動體現。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圍繞著“新”,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要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謀劃未來產業;要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
“十四五”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用新的生產力理論指導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指出,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核心要素。“十四五”期間,我國從國家層面明確了五年科技創新的具體規劃,聚焦基礎研究投入、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等20個重點領域加大支持力度。累計新建16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認定187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推動金融支持創新,科研技術貸款年均增長高達27.2%。
在頂層設計的驅動下,五年來,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協同發展。“天宮”空間站常態化運營推動航天產業鏈上下遊電子、機械等領域共同突破;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迭代,我國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最大擁有國,並與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能源等領域縱深融合。浙江德清是全國縣域中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通過把人工智能和這里原本地理信息產業的優勢結合,小縣城迎來了許多“國際流量”。今年以來,這里已經吸引了20多個國家的技術團隊與企業入駐合作。
五年間,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20年時的27萬家增長至50多萬家;“三新”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速超過8.5%,佔GDP比重已經提升至18.01%。
新增長點不斷涌現的同時,傳統產業也在煥發生機。在這家鋼鐵企業,智能研發係統可以預測材料性能,將高端特鋼新產品的平均研發周期降低56%;生產線上,視覺檢測係統正在對鋼材表面進行毫米級掃描,將過去需要72小時的品質驗證流程縮短到8個小時。目前,全國已有超八成的鋼鐵企業建設了智能集控中心。
如今,我國累計建成了3.5萬多家基礎級智能工廠、6000多家綠色工廠。去年,有18家傳統制造業企業入選了世界品牌500強,中國制造的優質產品暢銷全球。
當前,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向縱深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進生產要素流動更加順暢。“十五五”時期,我國將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