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這個黃金假期,世界又看到一個“流動的中國”
“創紀錄的人員流動”“出行熱凸顯消費熱”“文化和體育盛事促進了假日消費”——對于中國剛剛結束的國慶中秋假期,國際媒體給予了高度關注。美國《環遊世界》雜志稱,從北京故宮到四川九寨溝,中國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旅遊熱潮。還有媒體報道說,當海外多個熱門景點都能聽到中文,當挪威一個小島因中國遊客堵車,“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放假了”。
對于中國民眾來說,今年中秋與國慶雙節疊加,形成了八天超長假期。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超級黃金周”?累計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24.32億人次,日均同比增長6.2%;假期前四天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3%;截至8日16時,國慶檔電影總票房突破18億元人民幣……從鄉村遊、文化遊等新玩法,到“提著行李箱去排隊”的餐飲消費,中國的消費市場就像按下了加速鍵。這些多元消費生態的背後,有哪些“新”意?
假日期間,綠色智能消費備受青睞。據主要電商平臺數據,假期前四天綠色有機食品銷售額同比增長20.1%,智能家居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6.8%。尤其是隨著人工智能(AI)與各行業廣泛深度融合,AI智慧導覽、AI行程規劃助手等更是讓消費者體驗感滿滿。
此外,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縣域消費正以獨特的力量開辟經濟“新藍海”。相關平臺數據顯示,假期前六天縣域家電銷售額同比增長55%,烘幹機、凈水機、洗碗機“新三大件”銷售額同比增幅均達80%以上,部分地區的掃地機器人、嵌入式廚電需求同比增長一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服務消費已成為中國消費增長的主要拉動力。一次展覽、一場演唱會、一個景點,都能成為消費增長點。以電影為例,當下中國電影產業正從單一的票房經濟轉向多元消費生態,“為一部電影奔赴一座城”成為假日新潮流,多部影片取景地成為熱門打卡點。隨著服務消費越來越精細、場景越來越豐富,中國消費市場正持續提質擴容。
消費“煥新”,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今年以來,中國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促使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以假期火熱的“一碼遊三地(京津冀)”為例,正是因為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不同地區的“跨城通行”才越發深入。近日,今年第四批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下達各地,推動綠色、智能產品加速走入尋常百姓家。
在這個“超級黃金周”,中外遊客的“假期約會”成為另一道流動的風景線。中國遊客走向東非大草原和帕勞海底,外國遊客則紛紛涌入中國,體驗中華文化之旅。據中國官方估計,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突破200萬人次,中國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旅遊的人數大幅增加。在中國對俄羅斯試行免簽政策推動下,相關平臺俄羅斯旅客入境預訂量同比增長75%。泰國《TTR周刊》等媒體指出,假期的意義不僅在于數字,還象徵著中國消費者信心和流動性上升;中國的旅遊熱潮,正是未來旅遊業持續向好的信號。
中國“雙節經濟”的消費活力,再次展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近日,全球金融市場紛紛將目光聚焦中國,外資持續做多中國資產,A股、港股及中概股市場全面活躍。就在7日,世界貿易組織發布報告稱,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和美國關稅政策等影響,決定將2026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長預期從1.8%大幅下調至0.5%。相比之下,今年前8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3.5%,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價稱,中國通過貿易等渠道對全球經濟產生了積極影響、提供了“堅實支撐”。
透過中國這個“超級黃金周”,世界看到了更長遠的可能性。就在這個假期,個別國家新一輪關稅舉措陸續生效,而中國則在醞釀新的開放機遇。10月,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在北京召開,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11月,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即將開幕,數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確認參加國家綜合展,來自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200多家企業確認參加企業商業展。就像眾多跨國企業對《國際銳評》所說,中國的多元市場世所罕見,意味著巨大的商機,絕對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