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創意賦能玩法出新 長三角鄉村遊如何“熱”起來?
中新網嘉興10月8日電(黃彥君)超萬坪硫華菊花海熱烈盛放,米咖啡傳來陣陣香甜……連日來,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以下簡稱“示范區”)的浙江省嘉善縣鄉村文旅熱潮涌動,來自長三角各地的“臨時村民”體驗著“無縫切換”的城鄉融合之旅。
嘉善縣碧雲花園景區,大片花海吸引遊客。嘉善縣傳媒中心供圖
眼下,花語代表“野性與自由”的硫華菊,正迎來最佳觀賞期。在嘉善縣大雲鎮碧雲花園景區,硫華菊花海從淡橙漸變為燦金,成為這個秋天最炙手可熱的打卡地。
“這里不僅可以拍美照‘打卡’,還能體驗騎馬、跟小動物近距離接觸,簡直是江南水鄉版的‘阿勒泰’。”來自上海的遊客李女士和好友沿著花間小徑散步,時不時駐足拍照。
這種“可玩可嘗可體驗”的模式,讓碧雲花園景區年接待遊客突破百萬人次,形成“引人來、留人心、促消費”的良性循環。
“景區消費主力為二十歲至三十歲的年輕女性,她們熱愛分享,喜歡體驗新事物。”嘉興碧雲花園有限公司總經理蔡海燕透露,近來除了本地市民,上海、蘇州、杭州等周邊城市遊客也紛紛前來感受秋景。
該處鄉村文旅的升溫在嘉善並非孤例,而是長三角一體化紅利在鄉村振興領域釋放的集中縮影。
前不久,示范區“鄉約江南”村遊護照正式亮相。該護照串聯起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的“吳根越角”風景線,417公里的路程上遍布45個特色點位,遊客可以一日“速通”青吳嘉。
在嘉善縣姚莊鎮沉香村,橘香繚繞的“江小橘樂園”同樣人氣高漲,來自長三角地區的遊客絡繹不絕。
曾經,依托千畝沉香蕩的好環境,該地種植的橘子皮薄、汁多、味甜,卻一度因“酒香也怕巷子深”遭遇發展困境。
該地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江小橘樂園”的建成帶來了人氣,更構建起產業融合、生態研學、親子教育的立體發展格局,通過採摘遊、產品包裝等帶動當地水果銷售。
如今,漫步在沉香村,橘色門窗、橘色廊棚、橘色柵欄……翠綠的橘林化身“搖錢樹”,橘色已是該村最亮眼的幸福色。
嘉善縣紅菱村一景。嘉善縣傳媒中心供圖
正值金秋豐收季節,嘉善縣西塘鎮紅菱村的米漿特色飲食吸引民眾嘗鮮。
“我們就地取材,以米為核心,延展了米咖啡、米布丁、米漿火鍋、米糕等產品。每一個自然元素都是我們開發產品的基石和原料。”鄉村文旅品牌“稻來米”聯合創始人山雪嬌說。
紅菱村是嘉善縣的種糧大村。近年來,山雪嬌和團隊在該村塑造了多個體驗型場景:與稻田無縫銜接的“水塔營地”,讓孩子和家長共同搭建樹屋和披薩窯的“怪蜀黍pizza園”,以及可食可享可生活可玩的“花園農場”,成為長三角“村遊”地圖上的一顆“新星”。
從“一村獨奏”到“區域合唱”,在示范區引領下,鄉村振興正在水鄉大地上書寫著“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