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在假日煙火氣里,讀懂中國經濟的韌性
作者:李群
車站里奔涌的人潮、商圈里升騰的熱氣、街巷間流轉的笑意……國慶假期的消費熱潮,勾勒出一幅火熱的中國經濟圖景。這背後,是政策溫度與市場活力的同頻共振,是民生需求與發展動能的雙向奔赴,更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健前行的生動注腳。
政策“組合拳”如春風化雨,為消費市場注入綿長動能。北京的家電賣場,“國補+折扣”的雙重利好讓百姓願消費、敢消費;湖南的農機門店,補貼政策成為種糧大戶的“定心丸”,更是將鄉村振興與“消費升級”緊密綁定,讓農村消費市場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山東濟南將適老化改造納入補貼清單,讓智能養老設備走進銀發家庭,讓“老有所安”的期盼有了具象落點。政策“組合拳”通過降低消費門檻、優化供給結構,在惠民生與促經濟之間架起橋梁,讓發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若說政策是點燃市場的“星火”,那升級的消費需求便是照亮經濟的“星河”。這個假期,消費領域正經歷一場從“物質滿足”到“精神豐盈”的深刻蛻變。假期首日,多景區發公告門票售罄。“為一座館赴一座城”的文博遊取代了走馬觀花的打卡,人們願為一場展覽、一出好戲駐足,讓文化體驗成為假日里的精神盛宴。從江蘇泰州“消費大集市”里的人間煙火,到浙江湖州低空飛行帶來的雲端體驗;從縣域旅遊的質樸愜意,到簡約婚慶的理性浪漫,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品質化、個性化,正在重新定義假日經濟的內涵,每一份消費背後,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具體向往。而這份向往,正是驅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不竭動力。
市場創新如千帆競發,拓展出經濟增長的廣闊藍海。消費熱潮的背後,是供給側永不停歇的創新腳步。北京朝陽大悅城,首店經濟帶來的新鮮體驗,讓潮流消費有了新載體;黑龍江哈爾濱的松花江上,光影秀與江水共鳴,讓“夜經濟”成為有文化、有溫度的消費場景;青海西寧丹噶爾古城,夜間民俗活動讓歷史與現代交融,讓遊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地域風情。創新實踐打破了消費的時空邊界,讓商品消費與服務消費交織共生,讓假日經濟從“短期熱鬧”走向“長效繁榮”,為消費支撐經濟發展築牢了根基。
假期里消費場景綻放的創新光芒,讓我們愈發清晰地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藏在14億多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里;中國經濟的潛力,藏在政策精準施策與市場積極作為的合力里。當更多民生需求被看見、被滿足,當更多創新活力被激發、被釋放,假日經濟成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重要力量之一,在煙火氣與發展力的交融中,書寫出高質量發展的壯麗篇章。這,正是中國經濟最堅實的底氣,也是我們對未來最堅定的信心。(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