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青春華章|挺膺擔當,唱響團結奮進青春之歌

2025-10-08 10:07: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當青春的理想與水的脈動交融,便奏響了愛國奉獻、砥礪奮進的時代強音。在廣袤的大地上,江河奔流,湖海浩蕩,一代代青年將熾熱的家國情懷,熔鑄于治水安邦、興水惠民的壯闊事業,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描繪著波瀾壯闊的畫卷,讓理想信仰在實踐的淬煉中閃耀光芒,讓青春華章在時代的洪流里激蕩回響。

  葆有“潤物無聲”的愛國情懷,在治水興邦中鑄就忠誠品格。水利事業關係國計民生,關乎發展全局。從奔騰長江到蜿蜒淮河,從浩渺太湖到壯闊黃海,水資源治理與利用始終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回溯歷史,中華民族積淀了悠久的治水智慧與傳統;展望今朝,無數青年才俊繼承先賢之志,自覺將個人理想融入“國之大者”。河海大學等高校的青年學子胸懷“治水報國”的赤子之心,或潛心基礎研究,為重大水利工程提供理論支撐;或投身應用實踐,參與流域綜合治理與生態保護;或深入基層一線,推廣節水技術助力鄉村振興……他們的身影活躍在研究的前沿,奔走在南水北調工程現場,堅守在海岸防護的陣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將對祖國的深沉熱愛,化為守護江河安瀾、保障水安全的具體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忠誠與擔當。

  激揚“穿石破壁”的創新銳氣,在科技攻關中錘煉過硬本領。水無常形,治理之道亦需與時俱進;學海無涯,探索之路貴在革故鼎新。面對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新時代課題,唯有用智慧與勇氣劈波斬浪,方能掌握發展主動權。張學武教授團隊研制的大壩智能檢測水下機器人,為水利設施安全運行裝上“智能慧眼”;彭世彰院士開創的水稻節水灌溉技術,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嚴愷院士等幾代學者在海岸工程領域的持續耕耘,守護著祖國的“藍色國土”……這種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銳氣,正是青春最鮮明的底色。年輕一代當以他們為榜樣,勇于“借船出海”甚至“無中生有”,在知識的海洋中深潛,在實踐的熔爐中淬火,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持久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雄厚資本,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涵養“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在躬身實踐中綻放青春光華。水聚成川,川匯于海,其包容與堅韌,恰似奮鬥者應有的格局與毅力。青春的華章,唯有在服務國家、貢獻社會的實踐中才能譜寫得更加絢爛。在防汛抗旱的第一線,眾多青年技術人員不畏艱險,監測水情、排查隱患,為科學決策提供支撐;在河湖管理的日常中,年輕的河湖長們巡河護水,用心用情守護著每一條河流、每一個湖泊的健康生命;在鄉村振興的田野上,水利青年指導節水灌溉、參與農村供水保障,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歷史賦予使命,時代呼喚擔當。新時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更應珍惜這個偉大時代,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自覺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急難險重任務中衝鋒在前,在平凡工作崗位上創造不凡,讓青春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不懈奮鬥中綻放絢麗光彩。

  青春如歌,水韻悠長。在治水興水的偉大事業中,一代代青年以忠誠之心、創新之志、奉獻之情,在神州大地上書寫著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壯麗篇章。他們的奮鬥身影,已然融入江河湖海的壯闊波瀾;他們的青春之歌,必將匯入民族復興的磅薄交響。(甄郝)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