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向更多國家分享中國的優秀文化”(外國博主眼中的中國)

2025-10-06 09:0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一碗羊肉臊子面、一段三峽記憶、一片江南風光——中國的美好,不只讓人駐足,更讓人扎根。許多外國朋友用熱愛書寫屬于自己的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真實、鮮活、溫暖的中國。

  “把中國的精彩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現場,當8萬羽和平鴿振翅飛向藍天,出生于伊拉克的迪拜中阿衛視記者方浩明激動落淚:“我特別希望中東也能實現和平,特別希望中東人也能過上和中國人一樣的生活。”

  14年前,這名伊拉克小夥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2011年,11歲的他跟隨來華任教的父母到寧夏。初到銀川,街頭小館里一口筋道爽滑、鮮辣撲鼻的羊肉臊子面立刻打破了距離感。“我一下就愛上了!”方浩明說。打開他的社交媒體賬號,簡介里的第一行文字便是:“傳播中國故事對我來說是一種責任”。在2024年外國駐華記者新年招待會上,方浩明因表演“科目三”而走紅。他表示,作為外媒記者,他希望通過採訪觀察觸摸到中國開放進程的深層脈動。

  “寧夏是阿拉伯國家民眾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我希望有更多的外國朋友來中國、來寧夏,親自體驗,更好地了解中國。”方浩明說。去年,他策劃了專題節目《一“杞”看寧夏》,帶著阿拉伯客人走進寧夏中寧縣的枸杞田:“看!這些神奇的小紅果能泡茶、能做面膜,還能釀紅酒——好吃又養生!而這背後,是2000多年的黃河灌溉史。”

  方浩明的手機里,存著一份“走遍中國”的願望清單:去湖北武當山打太極,領悟“以柔克剛”的哲學;到重慶洪崖洞,拍攝賽博朋克與傳統吊腳樓的碰撞;學唱高亢激昂的陜西秦腔,感受八百里秦川的蒼茫厚重……方浩明說,“真正的文化傳播,要像底格里斯河與黃河一樣,流淌在人們的心里。我希望通過鏡頭,把中國的精彩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向更多國家分享中國的優秀文化。”

  “真實的中國,遠比書本上寫的要精彩”

  社交媒體平臺上,活躍著一名定居湖北宜昌的95後韓國女生:或在三峽大壩前介紹世界水電名城的生動故事,或走進街邊小吃店帶網友感受濃濃的城市煙火氣……她是陳榮恩,以鏡頭為媒,記錄生活、傳播文化,向世界展示著充滿活力、溫情滿滿的中國。

  陳榮恩與中國的緣分始于2017年。當時,她作為韓國東國大學的交換生首次來到中國。“那時我就發現,真實的中國,遠比書本上寫的要精彩。”陳榮恩說,畢業後,她來到宜昌一家旅遊公司,擔任翻譯和旅遊規劃師,“剛到宜昌,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工作之余,陳榮恩和朋友們一起將所見所聞拍攝成短視頻:走進宜昌遠安“長壽村”採訪百歲老人,穿著民族服飾體驗土家族生活,跟著制茶師傅學習茶葉採摘和制作……“我想讓更多韓國人了解宜昌,也希望讓中國人知道,外國人眼中的宜昌是什麼樣子。”陳榮恩說。她還受邀參加了不少文化交流和網絡直播活動:在武漢東湖櫻花園,穿上漢服漫步花海,品嘗櫻花冰淇淋;在湖北省博物館,為越王勾踐劍的工藝驚嘆,聆聽編鐘的恢宏樂聲……她制作的短視頻吸引了包括韓國慶州市市長、慶州大學教授在內的中韓各界人士的關注。

  現在,陳榮恩受聘擔任“知音湖北文旅推介官”、宜昌城市旅遊形象大使、宜昌城市品牌推廣大使等。她還在這里收獲了愛情,成為“宜昌媳婦”。“促進韓中友誼是我的使命。”她說,“每當看到有粉絲留言‘因為你的視頻愛上中國’,我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跨越5000公里的文化織夢人”

  湖水倒映著婆娑樹影,一名5歲的男孩追逐著天鵝嬉鬧。在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銀杏天鵝湖畔,這幅畫面定格在巴基斯坦商人奧薩瑪的手機鏡頭中。

  2011年,奧薩瑪來到中國留學,被中國的繁華與活力深深吸引。5年後,他選擇定居嘉興。對奧薩瑪而言,真正融入嘉興,在于成為這座城市的一部分。他穿行于月河、新塍等嘉興古鎮街巷,興趣讓他成為當地文化的傳播者。他擔任嘉興市對外文化交流大使,向世界展示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我願做跨越5000公里的文化織夢人。”奧薩瑪說。

  奧薩瑪熱衷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在中國的點滴故事。鏡頭里,他在桐鄉崇福古鎮偶遇老年舞蹈隊,跳起巴基斯坦傳統舞步,手臂高舉、肩膀聳動,轉圈舞動間逗得滿堂歡笑;在繭畫館,他小心翼翼地捏著蠶繭嘗試在其上作畫;在古鎮品嘗傳統糕點,“看,我們買了好多好吃的蛋糕!”“這里的人願意慢下來,告訴你什麼是‘生活’。”在奧薩瑪看來,嘉興的煙火氣與人情味是最動人的文化符號。

  傍晚的銀杏天鵝湖泛起金色漣漪,奧薩瑪牽著兒子的手朝家走去。晚風拂過,兒子突然仰頭問:“爸爸,我長大後也能像你一樣,把兩個國家連在一起嗎?”他蹲下身,替兒子擦去額角的汗珠,輕聲答道:“當然。你已經做到了。”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