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
9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這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科學謀劃,將對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強大的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實現現代化必備的基本要素。近年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總體穩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新形勢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發展充滿挑戰,困難機遇並存。展望未來,只有疏通堵點難點、破除障礙掣肘,才能讓資源要素充分涌流,澎湃活力加速釋放。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釋放社會活力,增添發展動力。具體看,應持續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注重係統集成,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做文章,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後,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呈現井噴態勢,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發揮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作用,集聚優質生產要素,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要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引進更多國際先進要素,從而為我國發展擴空間、提質量、增動力。
企業有活力,發展有動力。當前,我國民營企業90%以上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90%以上是民營企業。不少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經營遇到困難,預期和信心偏弱,相關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有效維護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市場預期是影響經濟活動的重要因素。在宏觀經濟治理中,必須加強預期管理和引導,提高政策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實現穩預期、強信心與穩經濟的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造福人民。堅持民生導向,才能增進人民福祉;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地區差距、收入差距,才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全面釋放創新創造潛能,尊重各類人才意志意願,營造“勇于探索、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社會氛圍,充分激發全社會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百舸爭流千帆競,長風萬里啟新程。越是形勢復雜,越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盡管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仍有陣痛,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並未改變。只要在復雜環境中抓住關鍵,一以貫之謀發展,一茬接著一茬幹,就能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