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信心說堶假期出行含“綠”量滿滿!

2025-10-05 11:02: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國慶中秋長假期間,許多人都喜歡自駕出行,一家人其樂融融,將旅途的美好時光定格成日後的溫馨回憶。細心的人發現,如今路上“綠牌車”越來越多了。這個假期高峰時段,預計高速公路車流量將達70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流量達1400萬輛。綠色出行,已悄然成為節日里一道流動的風景。

  長假是觀察中國經濟的一扇窗口。近年來,不僅是新購車用戶,就連許多燃油車車主在換車的時候,也忍不住投入了新能源汽車的懷抱。是什麼讓越來越多人對新能源汽車“路轉粉”,成為綠色出行的“實幹派”了呢?

  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化體驗、情緒價值“拉滿”的舒適性配置、經濟實惠的用車成本、購置稅減免加上不限行……新能源汽車的種種優點,讓很多人直呼“太香了”“後悔沒有早點換”。產品本身的進步,只是一方面原因。與幾年前相比,如今人們之所以更願意接受新能源汽車,與充電設施“短板”的補齊密不可分。

  對于新能源汽車,很多人最大的顧慮是充電不方便,尤其假日出行,更擔心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大排長隊。這些問題,都已經隨著我國建成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而逐步得到緩解。2024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備總量已達到1281.8萬臺。今年上半年,中國樁車增量比為1:1.8。高速公路充電樁數量更是4年翻了兩番多,累計建成充電停車位6.2萬個,服務區充電樁覆蓋率達到98.4%……充電配套設施的日益完善,正讓消費者逐步告別“里程焦慮”。

  越來越多人對新能源汽車“路轉粉”的背後,有一種貢獻叫大國擔當。當前,全球都在加快綠色低碳轉型步伐。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雖面臨著繁重而艱巨的發展任務,但依然堅定不移,積極參加全球氣候治理合作,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逐漸降低交通領域碳排放強度,就是中國兌現承諾的重要一環。

  當塞外的風輕輕拂動壩上草原的風車陣,當戈壁灘的驕陽照亮騰格里沙漠的光伏海,一場綠色能源革命正在神州大地席卷而來。中國不僅注重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更以此為契機,推動能源結構加快綠色轉型。2024年,杭州、湖州試點打造1282個“綠色充電樁”,讓浙江超20萬輛新能源汽車充上綠色電力;廣西引導39家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商購買綠色電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參與消納綠電,有效促進“綠車充綠電”;深圳啟動“綠車充綠電”激勵計劃,向車主頒發個人專屬綠證、“綠車充綠電”徽章,增強車主參與感……

  假期出行越來越綠色的背後,是個人生活的新風尚和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大國擔當。從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供應體係,到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這出口“新三樣”漂洋過海,中國正在用自己的艱苦努力,兌現信心不動搖、行動不停止、力度不減弱的堅定承諾,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不斷作出新的卓越貢獻。

  (文堶杜銘)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