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多線布局促中哈物流合作穩步向前
新華社阿拉木圖10月4日電 記者手記|多線布局促中哈物流合作穩步向前
新華社記者鄭鈺 孟菁 張繼業
草原深處駝鈴回響,中歐(中亞)班列“鋼鐵駝隊”奔騰不息,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加快建設。從絲路古道到現代樞紐,如今哈薩克斯坦境內五條國際鐵路走廊貫穿而過,今年過境運輸量將達3300萬噸。記者一行近日來到哈薩克斯坦多斯特克口岸、阿騰科里口岸及阿克套港,親身感受中哈物流合作的加速度。
9月1日,一列滿載汽車配件和電子產品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阿拉山口站緩緩駛出,標志著阿拉山口鐵路口岸今年通行中歐(中亞)班列達5000列。當前,經阿拉山口鐵路口岸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線路達125條,覆蓋德國、波蘭等21個國家,搭載的貨物品類超過200種。
口岸哈方一側,多斯特克樞紐站總經理塔坎·吉扎托夫告訴記者,得益于“一帶一路”倡議和中歐(中亞)班列的蓬勃發展,經過多斯特克口岸的貨運業務量近年來年均增長約20%。2024年多斯特克樞紐站的換裝量規模大幅超越2023年。在多斯特克陸港內,哈方已投用先進的自動化管理係統和人工智能應用,可將作業指令直接下發至集裝箱裝卸設備,在場站內精準定位箱位並執行作業。
“未來隨著哈境內多斯特克-莫因特鐵路復線的開通,阿拉山口-多斯特克接發列車能力還將大幅提升,我們對持續增長保持樂觀。”吉扎托夫說,多斯特克樞紐站計劃繼續擴容,進一步提升換裝效率。
扎爾肯特是距離中哈邊境阿騰科里口岸最近的規模城鎮,這里居住著每天往返口岸及邊境地區上下班的哈當地居民。近年來,扎爾肯特的人口已從4萬增長到5萬。記者看到,哈大城市才有的網紅連鎖漢堡店和珍珠奶茶店已悄然落戶,多家星級賓館在此開業。
哈薩克斯坦“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位于中哈邊境傑特蘇州“霍爾果斯-東門”經濟特區內,佔地總面積129.8公頃,是中亞地區最大的陸港。已在此工作8年的“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商務經理穆斯利姆·卡德羅夫告訴記者,哈中物流合作為當地居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邊境地區帶來“井噴式商機”,多重優惠政策和稅收減免紅利已吸引近百家企業入駐經濟特區,不斷吸引優秀人才前來落戶。
卡德羅夫說,“霍爾果斯-東門”無水港自2015年以來,作業線路由最初的6條增至19條,經營業務由單一的集裝箱換裝擴充至集裝箱、散雜貨、商品車等貨源換裝,截至2024年,無水港換裝量由2萬標箱增至32.4萬標箱。今年前8個月無水港換裝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長。
走進里海沿岸的主要海運樞紐阿克套港,記者看到,整齊堆放三層的集裝箱中有近一半來自中國。港口工人正用起重機有條不紊地將貨物裝載到停靠在岸邊的貨輪上。這里是里海最現代化的港口之一,也是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的重要一環。
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國際協會代理秘書長努爾古莉·扎庫波娃告訴記者,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起自中國,經哈薩克斯坦和里海水域至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並可延伸至土耳其和歐洲國家。在全球物流格局深刻轉型、貨流加速重新分配的背景下,跨里海國際運輸線路的重要性急劇上升,走廊的建設速度和運力增長快速推進。
扎庫波娃介紹,2023年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在哈境內全年僅開行11列集裝箱班列,而2024年這一數字達359列。2024年走廊貨運總量逾450萬噸。今年前8個月集裝箱班列開行數量更是達到275列,同比增長61列。據預測,到2030年走廊過境運輸能力可達約1000萬噸。
扎庫波娃介紹,哈政府正大力推進多元化東西向過境運輸能力,並積極為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興修鐵路。此外,今年6月阿克套港集裝箱樞紐項目一期先導區正式啟用,對于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來說,相當于增添了現代化的“加油站”和“調度站”。
扎庫波娃說,未來,走廊將致力于簡化協調海關程序;大力推進貨流的集裝箱化,提升運輸效率;並推動沿線大型物流運營平臺的對接整合,實現走廊物流數字化。
阿克套國際海上貿易港商務工作負責人阿努阿爾·涅梅紹夫表示,哈里海沿岸的港口同多斯特克和霍爾果斯等重要物流節點相連,形成多條物流動脈,對沿線社會經濟發展、構建多元化有韌性的亞歐運輸格局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為構建更為穩健、均衡的國際貿易體係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