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喜訊頻傳、捷報連連!雙節假日里多項大國工程穩步推進 新突破成亮點

2025-10-02 22:2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南方電網了解到,10月2日,隨著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第二臺機組投產發電,粵港澳大灣區抽水蓄能電站在運規模突破1000萬千瓦。

  梅州抽水蓄能電站二期工程第二臺機組的裝機容量為30萬千瓦,隨著它的成功啟動,粵港澳大灣區抽水蓄能在運規模達到1028萬千瓦,約為全國在運總量的六分之一。與此同時,新投產機組也已進入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參與交易,可以消納18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

  南方電網儲能公司梅蓄二期工程項目部副總經理陳泓宇介紹,梅蓄電站二期工程將于年底前全面建成投產,將實現抽蓄機組的整機芯片級國產化。

  截至2025年9月底,廣州、深圳、陽江等6座抽蓄電站已累計為粵港澳大灣區調節電量3265億千瓦時,相當于550萬居民用戶30年的用電需求。

  “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電站10月2日全係統試運行

  10月1日,位于甘肅瓜州的全球首個“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電站進入最後調試階段,並將于10月2日投入全係統試運行。隨著聚光指令的下達,近27000塊定日鏡“聚光集熱”,點亮200多米高的吸熱塔,把最普通的陽光,變成能穩定發電的清潔能源。

  “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電站設置兩個相鄰吸熱塔並共用一臺汽輪發電機,塔下安裝定日鏡,通過反射太陽光加熱吸熱塔內熔鹽實現發電,配備熔鹽儲熱係統保障24小時穩定電力輸出。工程全部投運後,電站年發電量預計可達約18億千瓦時。

  小鏡子大能量 背後有啥關鍵技術?

  在“雙塔一機”光熱儲能項目調試中,27000多塊定日鏡是絕對的“核心執行者”,它們能實現高效聚光、穩定運行。這背後藏著哪些關鍵技術?

  低鐵超白玻璃+高純度銀反射膜 確保陽光不浪費

  在瓜州“光熱儲能+”項目中,這2萬多面定日鏡形成的採光面積有80萬平方米,這相當于112座標準足球場的大小。從表面上來看,這些定日鏡和我們常用的普通鏡子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工作人員介紹,像這樣的定日鏡它都是以低鐵超白玻璃作為基底,上面又鍍上一層薄薄的高純度的銀膜,通過這樣的組合能讓定日鏡的反射率更高。像普通的鏡子它的反射率是在85%左右,而定日鏡的反射率可以達到94%,它的反射率越高,到達吸熱塔的溫度也就會越高。

  三峽能源瓜州光熱儲能項目經理楊旭亮介紹,發完電回到低溫熔鹽罐的熔鹽,溫度約280攝氏度。在晴好天氣下,定日鏡反射到吸熱器上的陽光,約半個小時就能夠把熔鹽溫度加熱到565攝氏度,然後儲存在高溫熔鹽罐中,實現太陽能的高效利用。

  讓這2萬多塊定日鏡跟著太陽轉,背後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支持。這面鏡子和支架之間就是雙軸驅動係統,橫軸主要用來控制鏡子的左右方向,豎軸則用來控制鏡子的角度。而在支架里面,還隱藏著嵌入式的傳感器和電機,可以隨時根據需要來進行調節。而每面鏡子也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編號和通信模塊,和中央控制係統緊密連接。

  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讓“能量焦點”不偏移

  這里是電站的中央控制係統,每一面鏡子的運行情況都可以在這臺電腦上直觀地顯現出來。這套係統可以通過天文算法,實時測算太陽高度角與方位角,然後自動調整定日鏡的最佳角度,把更多的陽光反射到吸熱塔上。

  在瓜州,素來就有“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說法。可能很多人會問,在大風天氣下,這些鏡子會不會被吹偏?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完全不用擔心。

  三峽能源瓜州光熱儲能項目技術負責人彭世德介紹,當風速低于13米每秒的時候,定日鏡智能控制係統就會對微小偏移的鏡子發出一個修正角度的指令,確保每一面定日鏡都能準確地聚光到集熱器上。當風速大于13米每秒時,智能控制係統又會自動啟動“防風模式”,快速調整定日鏡的角度,讓鏡面平行于風向,減少風阻面積,避免大風對鏡體產生過大壓力。

  光伏清潔能源發電 戈壁書寫生態答卷

  在青海省共和縣的塔拉灘,這里有世界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

  園區中,23000多面定日鏡如同一個個精準的“追光者”,通過智能控制係統實時追蹤太陽軌跡,將分散的太陽光集中反射到高達200多米的吸熱器上,再通過大容量熔鹽儲熱係統,實現24小時連續穩定供電。

  據了解,目前,青海清潔能源裝機佔比和發電量佔比均超過90%。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