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採觀察·解碼“十四五”】5年72個新職業“落地” !照見中國經濟新活力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信息。譬如,烤串師傅“轉正”為“燒烤料理師”,咖啡廳里做咖啡的工作人員“升咖”為“咖啡加工工”等。9月26日,國新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高質量發展成就。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累計發布72個新職業,覆蓋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等行業。可以看到,新職業正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風向標”,也反映著中國經濟發展的結構優化。
事實上,這並不是新職業第一次“刷屏”。職業 “上新” 的背後,是經濟社會向新發展的必然結果。
一是適應技術進步新趨勢。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深度應用,催生了大量數字新職業。就在近期發布的17個新職業中,超過半數與新技術、新產業直接相關。其中,我注意到“無人機群飛行規劃員”,與低空經濟相關,很受關注,網友稱其是駕馭天空的“幕後軍師”。
二是很多與民生需求息息相關。如睡眠健康管理師、旅拍定制師等,反映出人們對提升生活品質的追求。當前,居民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和品質型升級,研學旅行指導師、裝修管家等新職業,在更加細分的消費需求中也應運而生。
三是適應產業結構新升級。比如,新能源汽車維修工,就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催生出來的新就業崗位。
新職業開辟就業新賽道,讓人們能夠有更廣闊、更多元的職業選擇。我想這也成為激活創新動能、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基礎。
新職業,重在一個“新”字,相關部門在用心培育方面更要“上心”。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現在,新職業相關的技能培訓,可以說和新職業發布一樣火熱,有的培訓項目,一推出就一搶而光。我們將繼續做好相關工作,優化培訓供給,為勞動者從事新職業做好服務。”當然,我們還要繼續完善相關培養體係,為新職業就業者提供更廣闊的發展舞臺,共同讓世界看見中國“新”!
晶採觀察,下期見!
編審:伍剛
統籌:王薇 趙凈 劉娜
記者:王晶
拍攝:沈傑輝
剪輯:范博韜
設計:湯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