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新華社經濟隨筆堶在這些展會上感受“數智”新氣象

2025-09-28 08:5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隨筆:在這些展會上感受“數智”新氣象

  新華社記者周圓

  一年一度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日前在北京落幕,數智技術當仁不讓成為主角。

  從智能眼鏡的多模態交互,到無人礦車部署的5G-A網絡,再到分揀鑄件的具身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5G通信等數智技術佔據全場“C位”。

  近期舉行的多場展會上,這樣的類似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在浙江,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上,“嗨遊”平臺通過多語言交互技術,支持多語種實時對話與場景化翻譯,幫助外國遊客暢遊中國;

  在貴州,2025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AI醫生吸引不少觀眾前來“把脈問診”;

  在湖南,第四屆北鬥規模應用國際峰會上,登山服內置北鬥定位芯片,可實現軌跡追蹤、一鍵救援等功能……

  一場場國際展會,展現出數字中國建設的顯著成就,也呈現著數字經濟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

  盛夏7月,在上海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華為首次展出昇騰384超節點真機,算力總規模達300PFLOPS。國產算力的係統級創新展示著中國數字經濟新活力。

  2025年,恰逢推進數字中國建設10周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四五”規劃綱要專章部署“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如今我國數字經濟規模穩居世界第二。

  行走在各大展會,處處能見滿滿新意:首款支持北鬥衛星語音消息的智能手表;針對東盟十國語言專項優化的大模型;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實現31個省份算力標識係統貫通,推進全國算力資源互聯互通……

  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左右;建成全球最大、覆蓋最廣的網絡基礎設施,5G基站總數達464.6萬個;算力規模全球第二;已發布人工智能大模型超1500個。

  參展的業內人士感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穿梭于展臺間,“數乘萬物”的許多生動景象,讓人深切感受到數智技術賦能千行百業的廣覆蓋性、強滲透性。

  在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現場,訊飛星火大模型帶來其在教育、醫療、汽車、金融、工業、能源等領域的應用案例。工作人員介紹,大模型不再是單點突破,而是帶來生產、管理、供應鏈等全鏈條變革。

  在各大展會,人們可以看到更多:通過數字化改造讓智慧礦山實現“無人值守”,借助氣象土壤數據實現農業精準作業……數實融合進一步提速,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智能穿戴,讓旅途充滿“智”趣;智能家居,讓生活更加便捷;數字政務機器人,讓政務服務跑出“加速度”……“數享盛宴”正為人們打開更大想象空間。

  技術的進步應該造福全人類。一場場展會,搭建起中國與世界共享技術創新的平臺,“加強數智領域合作”表達出中外與會者的共同心聲。

  第四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吸引了154個國家和地區、33家國際組織參展。主賓國印度尼西亞已有超50億元的採購意向;主賓國阿聯酋參展人數達80人,為歷年參與中國展會規模之最。

  第四屆北鬥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同樣見證中國與世界的技術合作。在馬達加斯加國民議會副議長福蒙德拉扎看來,中國的北鬥係統正引導出一係列長期可持續的技術轉移項目,幫助他們將先進技術融入本土發展脈絡。

  當今世界,數智技術發展不是一地一域之事,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機遇,推動成果共享、生態共建、發展共贏。國際競爭客觀存在,但絕非“零和博弈”。中國在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同時,正積極搭建數智領域開放平臺,促進技術共享,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中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

  這是中國的承諾,也是中國的行動。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