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世界說】最新調查:關稅已成美國通脹主要“推手”及美企首要擔憂 令多方承壓

2025-09-25 21:03:00
來源:中國日報網
字號

  中國日報網9月25日電 綜合外媒報道,最新研究顯示,美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正成為推動美國物價上漲的關鍵因素,並可能拖累未來數年的經濟增長。此外,多項調查指出,美企正將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其對經濟的全面影響尚未完全顯現。

  關稅成通脹“關鍵推手” 影響恐持續數年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4日報道援引杜克大學與里士滿聯儲、亞特蘭大聯儲當日聯合發布的《首席財務官調查》(The CFO Survey)顯示,受訪企業首席財務官們估計,其所在公司今年約三分之一的價格上漲可歸因于關稅。分析認為,若無這些歷史性高額關稅,美國今年的通脹率可能從當前的2.9%降至美聯儲設定的2%目標水平。

  

  CNN報道截圖

  更值得關注的是,關稅的影響並非短期現象。調查預測,到2026年,關稅仍將佔企業價格上漲因素的四分之一左右。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約翰·格雷厄姆指出:“這不是一次性衝擊,將是一個曠日持久的事件,其影響可能延續至2027年。”

  企業成本壓力加劇 消費者成為最終承擔者

  調查顯示,美國企業預計今年成本平均上漲4.4%,其中1.7個百分點由關稅推動。為應對成本壓力,眾多美企計劃將大部分新增成本轉嫁至消費者。今年企業價格預計上漲3.9%,其中1.3個百分點源于關稅。

  此外,關稅和貿易政策已連續第三個季度成為首席財務官們最擔憂的問題。將關稅列為首要風險的高管對經濟及企業前景“明顯更為悲觀”。

  

  報道截圖

  對于漲價,美國消費市場的現實數據中已有所體現:受對巴西徵收50%關稅影響,咖啡價格在7月至8月間飆升4%,創14年來最大月度漲幅;對墨西哥西紅柿徵收17%關稅後,8月美國西紅柿價格漲幅達4%。

  國際組織:美國長期損失或達數萬億美元

  美國《理性》新聞網站(Reason)援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半年度中期經濟展望中的預測稱,美國經濟增長率將在2024年下降一個百分點。若增長放緩趨勢持續,到2035年,美國可能損失數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產出。

  

  《理性》新聞網站報道截圖

  報告指出,許多企業此前通過壓縮利潤和消耗庫存來緩衝關稅衝擊,但這種能力正逐漸耗盡。隨著緩衝空間縮小,美國可能面臨增長放緩、勞動力市場疲軟與通脹回升並存的滯脹風險。預計關稅將使2026年平均通脹率升至3%。

  此外,實際經濟影響已開始顯現。達拉斯聯儲8月調查顯示,得克薩斯州60%的零售商和70%的制造商稱關稅對其業務產生負面影響。《紐約時報》報道稱,“約翰迪爾公司因鋼鐵和鋁關稅損失了約3億美元,預計到今年年底還會再損失近3億美元。”

  盡管白宮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強調,特朗普政府的減稅、能源充裕和放松管制等政策正在“削減成本、提高收入”,造福家庭和企業,但證據表明關稅政策正產生持久的經濟影響。商業新聞網站Quartz分析認為,隨著企業庫存緩衝逐漸耗盡、移民減少及勞動力削減,美國可能陷入滯脹局面,即便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強勁投資也難以完全抵消其不利影響。

  (編譯:馬芮 審核:齊磊 韓鶴)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