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行走紅色之城,聆聽青春與時代的共鳴
當思政課不再局限于教室,當歷史的回響與時代的強音在年輕的心靈中交織共鳴,思想政治教育便更擁有塑造未來的強大力量。近日,2025“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網絡主題採訪採風活動走進江蘇常州,尋訪青果巷的千年底蘊,傾聽瞿秋白的革命事跡,感受“江南燕”大思政課帶來的價值共鳴——這堂“行走的思政課”,推動廣大青年沿著歷史足跡感悟先輩的熱血初心,在與波瀾壯闊的黨史、千年文脈的對話中,讀懂個人理想與黨和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結。
紅色基因並非塵封的檔案,而是需要被持續激活的精神密碼。“我是江南第一燕,為銜春色上雲梢”,作為第一個在中國完整傳播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追光者,瞿秋白堪稱中華大地銜回革命春色的“江南第一燕”。常州這座承載著瞿秋白“覓渡”精神的城市,深諳“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打造出“江南燕”大思政課,以“歷史感”與“當下性”的雙向奔赴,叩擊青年心靈,激蕩奮進力量——
常州工學院一群“00後”大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微短劇《如果可以救你》,正用穿越時空的對話演繹瞿秋白的選擇,“網感”十足的表達,並非對年輕人口味的簡單迎合,而是對“硬核內容”的時尚包裝;常州三傑紀念館推出“紅色1+N”實境思政課,“重走秋白上學路”“運河邊的成長故事”“尋根孟河”等紅色線路,將文物資源串珠成鏈……創新的敘事打破了時空壁壘,讓信仰通過人與事而具象化,從而實現了從“要我聽”到“我想聽”的轉變。
除了悠久深厚的歷史,常州豐富的創新實踐,也為上好大思政課提供了豐富素材。從“蘇南模式”的重要發源地,到如今瞄準全球前沿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地標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常州完成了一場深刻的“動能轉換”。在這堂“實踐思政課”上,青年們可以感受到城市藍圖如何在一磚一瓦的構建中變成現實。比如,“江南燕”大思政課的實境課程《瞧一橋》,就帶領青年大學生站在常泰長江大橋這一“超級工程”面前,聆聽工程師講述如何攻克世界級難題,那種“讓天塹變通途”的豪邁與創新魄力,恰似瞿秋白“為銜春色上雲梢”的精神續章。這種跨越時空的精神共振,讓紅色基因不再是遙遠的符號,而是化作可感知的創新動能、可踐行的時代擔當,在青年成長與祖國發展同頻共振的脈搏中生生不息。
一座對青年友好的城市,必然有著美好的未來。常州不僅用思政課滋養青年,還致力于打造宜居宜業的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從“口袋公園”星羅棋布,到圖書館、博物館成為市民的精神家園;從“龍城英才計劃”廣納賢才,到城市治理的數字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常州努力讓在此拼搏的青年收獲歸屬感、獲得感。而這,也傳遞出一種深刻的價值觀:青春華章既要書寫在科技創新、經濟建設的戰場上,也要書寫在尋常巷陌、煙火人間的溫暖里。
每一座城市都有獨特的稟賦與故事,都可以成為青年汲取養分、砥礪品格的“課堂”,“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正需要如常州這般生動而深刻的“城市教材”。當更多城市能像常州一樣,以歷史為根、創新為翼、共情為脈,並將其轉化為滋養青年成長的“思政課養分”,那麼,它們也將吸引更多青年心向往之、投身之、奉獻之。在這些立體且鮮活的“課堂”上,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也將越寫越多,越寫越精彩!(謝偉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