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中國東盟合作進入“數智時代”
9月17日至21日,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舉辦。本屆東博會以“數智賦能發展,創新引領未來——以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新機遇助建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凸顯“人工智能(AI)唱主角,企業為主體”,成為一場人工智能盛會,助推中國與東盟合作進入“數智時代”。
會務全面“智變”
本屆東博會自籌備起,就成為AI在會展業這一垂直領域生動的應用場景。步入東博會場館,記者就感受到濃度極高的AI含量。
在東博會開幕式嘉賓發言時,會場LED屏幕同步顯示中文、英語、越南語、泰語、緬甸語、馬來語、印尼語7種語言的實時翻譯字幕。來自東盟各國的參會代表可以第一時間準確獲知演講內容。這一場景由科大訊飛旗下的應用訊飛同傳幫助實現,集成了實時機器轉寫翻譯、智能字幕投屏、多語言語音合成播報等功能,讓語言差異不再成為國際會議交流的障礙。
新加坡貿工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部長劉燕玲表示,東博會從開幕伊始,就處處充滿了AI元素。由AI創作的宣傳片,高質量呈現了東盟國家和中國之間的緊密聯係,展現了中國在AI技術應用方面超前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的實踐能力。
對于參加東博會的展商和觀眾來說,AI不僅是看得見的展品,也是用得上的工具。
東博會開幕前上線的“AI東博”智能體,涵蓋智能雲展、智能會議、行程規劃等17個應用場景,可以幫助展商和觀眾輕松完成行程安排、高效對接客戶、精準匹配商機等事務。
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局長韋朝暉說:“這個超級AI助理可以幫助規劃最高效的參會日程,通過算法精準匹配最想見的客戶,還可以支持中、英及東盟多國語言,隨時答疑解惑。”
本屆東博會展覽面積達16萬平方米,展館眾多,有了“AI東博”智能體,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獲得準確清晰的導航。如果對某一展品感興趣,只要用手機攝像頭識別展品,“AI東博”智能體就能給出不同語言的展品介紹。如果對產品有採購意願,還可以讓“AI東博”智能體安排雙方的洽談日程。
越南參會嘉賓梁瑞欣說:“東博會到處可見新產品和新技術。特別是智能‘助理’,讓我看到中國的AI技術真正實現了場景應用,就像來到了未來世界。”
展館展品“AI味”十足
AI不僅融入了東博會會務的各方面,還成為許多參展商展示的重點內容和熱議話題。
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在東博會上通過沙盤展示了其在東盟國家建設的一批代表性基礎設施項目。中交集團副總經理陳重表示,中交集團致力于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牢牢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核心裝備,並在更多場景、更多項目中拓展應用,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東盟合作等。
“AI是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中交集團發揮自身在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管理數字化、數據價值化等方面協同集成的AI與數智優勢,通過AI技術在綠色低碳領域的應用,打造中交特色的綠色發展模式。”陳重說,中交集團深入推進“AI+”專項行動,發布的土木建築行業大模型——中交“藍翼”,基于公司在土木建築設計、施工、運養全產業鏈積累的行業數據,具備突出的行業理解與推理能力,已在30余個場景中應用。例如,無人機智能養護係統在中交運營的1200公里高速公路推廣應用,提效超30%。
在東博會現場,隨處可見充滿創意的AI產品。靈伴科技推出的消費級智能眼鏡Rokid Glasses,重量不足50克,可實現全手勢操控。用戶戴上以後,虛擬與現實即刻交融,可應用于導航、提詞、翻譯、支付、問答等日常生活場景。
作為AI應用的熱門領域,各類機器人在本屆東博會上人氣頗高。宇樹科技帶來的人型機器人,可與觀眾進行“拳擊賽”。防爆機器人“天魁1號”,可在發生火災、爆炸等緊急情況時,第一時間進入危險區域開展偵察和救援。
為了更好地呈現各類AI產品,東博會首次設立1萬平方米AI專館和新質生產力專館,華為、阿里雲、奇安信等近200家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和初創團隊集中亮相,大量硬核產品同場競技。
本屆東博會突出AI主題,得到了東盟國家積極響應。多個東盟國家部委和機構組織企業參展參會,文萊的AI醫療體係、馬來西亞的綠色能源AI場景化應用、泰國的“數字經濟4.0”成果等齊聚展館,讓東博會成為一場東盟AI科技秀。
參展的泰國科技公司Mandala AI首席運營官查妮達告訴記者,Mandala AI非常重視本屆東博會,希望通過參展讓中國市場了解公司業務,也希望借機向中國企業學習,探索合作機會。
共繪智能發展藍圖
通過本屆東博會,與會人士看到了AI的巨大發展潛力,合作意願更加強烈。
東盟秘書長高金洪表示,中國在AI領域發展迅速,它並不局限于某個行業,而是覆蓋農業、教育、交通、醫療、制造業、建築等方方面面。相信未來將有更多AI應用的新領域,值得中國和東盟共同探索。
中國則以開放合作的姿態,借助東博會這一國際平臺,推動與東盟國家的AI合作走深走實。
9月16日,中國科技部發布了《面向東盟人工智能賦能發展科技能力提升行動三年工作方案(2025—2027)》,旨在推動中國與東盟各國在AI技術交流、產業賦能、能力共建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合作,聯合營造人工智能創新生態。
9月18日,2025中國—東盟人工智能部長圓桌會議在南寧召開,會議宣布啟動建設中國—東盟國家人工智能應用合作中心,圍繞夯實AI發展基礎、提供開源開放服務、加強產業合作對接、促進人才培育等方面開展具體合作,推動務實合作項目落地,共促AI技術普惠應用。會議還提出開展中國—東盟“AI+”行動,提出共建中國—東盟人工智能部長合作機制,並發布了一批重要合作成果。
此外,今年東博會期間,南寧還舉辦了“AI行業大咖對話沙龍”等一係列主題活動,發布“中國AI出海未來獨角獸TOP100榜單”,並持續舉辦“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吸引中國和東盟國家的AI企業對話交流、加強合作。
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進了各方互相了解,讓東盟國家代表對與中國開展AI合作充滿期待。
印度尼西亞駐華使館公使、副大使裴連傑表示,印尼十分重視AI產業,設定了AI對于經濟增長貢獻的目標。發展數字經濟和AI產業,需要更多投資,也需要更多人才。從這些方面看,中國和東盟在AI領域加強合作恰逢其時。
“AI在教育、醫療等領域有巨大應用潛力,對于破解老撾發展難題至關重要。中國在培養和發展AI人才方面有著豐富的資源和經驗,可以幫助東盟國家培養人才,發展相關產業,促進關鍵經濟領域的高質量增長。”老撾技術與通訊部部長波萬坎·馮達拉表示,相信東盟和中國將繼續以包容和創新的方式加強在AI領域的合作,確保AI為地區乃至全世界帶來切實利益。(經濟日報記者 袁 勇 童 政 胡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