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從靠天吃飯到知天而作:法國媒體團體驗中國農業的數字變革

2025-09-21 16:30: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莉蘭】站在獨山港萬畝稻田邊,“走讀中國”法國媒體團團長讓·路易·巴朗德羅(Jean-Louis Balandraud)感嘆:“我的祖父從事農業種植,但我從未想象過農業可以如此精準和高效。”

  9月18日,“走讀中國”法國媒體篇一行走進位于浙江平湖的先正達集團中化農業MAP技術服務中心,從農場沙盤到數字大屏,從萬畝現代農場到田間地頭,親身體驗了中國農業的數字化變革。這場變革正在重塑中國這個有著數千年農耕文明古國的農業生產方式。

  

  “走讀中國”法國媒體團與先正達集團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在MAP平湖中心的數字大屏上實時跳動著各種數據:土壤濕度、作物長勢、氣象預測等等。這些信息通過衛星遙感和物聯網傳感器實時匯集,經過AI係統分析後生成精準的農事建議。“我們從2017年至今在全國糧食主產區建設MAP中心,服務面積超4000萬畝。”中化農業MAP華南大區總經理彭江南介紹道,“MAP模式通過建設MAP技術服務中心和示范農場,向周邊種植戶提供從選種、配肥、農機作業到農產品銷售等全程服務,帶領農戶‘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這種數字化管理讓法國媒體團成員深感震撼。法國《人道報》記者阿克塞爾·諾迪諾(Axel Nodinot)表示:“正如我們今天所見的分析工具,不僅可以遠程控制,還採用太陽能供電,並能通過手機智能終端進行操作。”

  

  法國媒體團走訪獨山港萬畝現代農場

  在獨山港萬畝現代農場,中化農業MAP平湖中心農藝師陸培峰介紹:“我們圍繞綠色高效種植為核心,通過‘培育壯苗+導航插秧+精準水肥+綠色植保+高效收獲’,進一步提升水稻產量及品質。”與MAP合作兩年多的農戶何明兵用質樸的語言向媒體團分享了切身感受,他拿出手機演示道:“以往3000畝地要跑3到4天,現在只需要一部手機,哪里有問題就跑哪里。同時,(水稻)收成比以往(每畝)增產100多斤。”這種變化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更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

  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先正達集團通過AI技術推動綠色農業的創新實踐引起了法國媒體團的濃厚興趣。中化農業MAP技術與方案交付運營經理鞏智超解釋道:“我們擁有廣大的線下MAP團隊,已經積累了深厚的農業產業數據,了解中國各區域的作物情況和機理。iMAP(農業種植綜合大模型)的重要能力是融合神經算法和深度的推理模型,我們會結合歷年來的數據,讓它深度學習,生成更貼切現在氣候情況的新種植方案。”

  

  巴朗德羅團長在走訪活動尾聲致辭

  巴朗德羅團長在參觀後表示:“此次在先正達MAP平湖中心的走訪確實令人印象深刻。我的祖輩是農業從業者,因此我一直對農業抱有濃厚興趣,但此前我對中國農業的前沿發展一無所知。在法國我們尚未形成這種前沿農業概念,你們讓我們意識到農業對世界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在全球農業中的地位。”巴朗德羅對中國農業達到的高度感到震撼:“這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展望未來,而這一點至關重要。在當下的法國,我們正缺乏這種對未來的前瞻力。”

  千百年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耕方式,正在被數字化、智能化的現代農業所改寫。這場發生在田野間的數字革命,不僅關乎糧食增產增收,更代表著中國農業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創新之路。它展示了一種可能性: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同時,人類可以通過科技手段與自然和諧共處,共同創造更加可持續的農業未來。

[責任編輯:張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