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堶活力新疆奔涌向前

2025-09-12 19:43:00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字號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

  金秋九月,秋高氣爽,北疆大地上處處充滿活力:六星街里遊人如織,歌聲里飄來了陣陣美食的香味;賽里木湖靜謐幽藍,無數遊客在此打卡拍照;一趟趟中歐(中亞)班列,滿載貨物從霍爾果斯口岸、阿拉山口口岸飛馳而過;白皚皚的棉花、紅彤彤的枸杞預示著這又是一個豐收年……

  今日的豐收蘊含著多年的努力。在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光輝歷程中,新疆各族兒女齊心協力、共謀發展,每個人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貢獻著力量,一幅活力新疆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文旅活力:山水織錦繪新景

  活力新疆的文旅活力,藏在六星街的遊人、歌聲與美食里,藏在賽里木湖的幽藍與遊客熱情中。豐富旅遊資源持續吸引八方來客,文旅熱度節節攀升。

  “六星街里還傳來巴揚琴聲嗎?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列巴出爐了嗎?……”走進伊寧市六星街,這曲紅遍大江南北的《蘋果香》在耳邊響起,六星街里五湖四海的遊客絡繹不絕,柳芭俄羅斯列巴房擠滿了購買列巴的顧客,俄羅斯舞蹈引來了無數遊客拍照、錄像。

  

  9月8日,六星街里一段俄羅斯舞蹈吸引了不少遊客拍照、拍視頻。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 攝

  9月8日,深圳市的胡博涵終于來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六星街,今年高考結束後,他決定以一場新疆之旅開啟大學生活。烏魯木齊市和田二街的美食、賽里木湖的美景都讓他流連忘返。“雖然是第一次來新疆,但我對新疆並不陌生,我在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中常常能看到美麗的新疆。”胡博涵說。

  9月10日清晨,賽里木湖飄起了小雨,陣風吹過水面,泛起漣漪,即使最高溫度只有10℃,依然阻擋不了遊客的熱情,景區道路上停放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美不勝收的景色點燃了遊客的熱情。

  從河北來的趙明健和女朋友騎著摩托一路騎行到賽里木湖,他們甚至還帶上了一只萌萌的中華田園犬,給旅途增添了無限歡樂。

  秀美的山水、磅薄的大漠、堅毅的胡楊……這些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新疆觀光旅遊。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接待遊客3.02億人次,旅遊熱度排名全國第二。僅今年上半年,全疆累計接待遊客1.3億人次,同比增長11.15%。

  貿易活力:口岸通衢激新機

  活力新疆的貿易活力,就在 “汽車擺渡人” 的跨國穿梭間,在通關模式的創新優化里。中歐(中亞)班列高效通行,為外貿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接受訂單、打印通關二維碼、檢查車輛、駕駛車輛通關前往哈薩克斯坦……這是溫江工作的主要內容。

  今年45歲的溫江曾經是一名物流業從業者,2023年他成為霍爾果斯公路口岸上的第一批“汽車擺渡人”,一本駕駛證、一本護照讓他常年往返中國、哈薩克斯坦之間。

  “現在出口到哈薩克斯坦的車輛種類比2023年多了不少,除了常規的新能源汽車之外,各種工程車輛、採棉機、挖掘機都成了出口車輛。”溫江說。

  讓溫江高興的是,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霍爾果斯片區成立以後,推出了一係列制度創新成果和典型案例,自駕出口商品車快速通關模式讓溫江的跨國之旅更加順暢。“我們在公司就能完成通關申報,審批結束後憑借打印出來的二維碼就能實現‘秒級通關’,比以前線下跑手續快了好幾倍。”如今,兼職做擺渡人的溫江,月收入穩定在7000元至8000元。

  據霍爾果斯口岸管理局統計,從2023年至今已有7100多人從事“汽車擺渡人”這一職業,累計收入超過2.4億元。

  

  9月9日,在霍爾果斯鐵路換裝場,一部龍門吊正在換裝作業。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 攝

  為了讓通關更加順暢,各單位都在不懈努力。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口岸管理局創新推出“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出口環節從12項精簡至4項,進口環節從9項壓縮至4項;霍爾果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啟用了入境自動填卡機,大大節約了旅客入境時間;烏魯木齊海關、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開展的“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通過運用單證智慧申報、海關智能檢查、關鐵信息共享三大核心技術,實現通關效率的突破性提升……

  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加持下,經濟活力被充分喚醒。據統計,自2016年開出首趟中歐(中亞)班列至今,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班列年通行量從不足400列迅速增長至2024年的8730列;此前班列從入境到換裝需2至3天,如今通關環節可壓縮至平均2小時;輻射區域從最初的兩個國家、三個城市,增長到如今的通達18個國家、46座城市和地區。

  農牧活力:鄉村興旺譜新篇

  活力新疆的農牧活力,體現在棉花畝產提升、全程機械化作業中,體現在枸杞產品多元開發上。農牧產業提質增收,繪就豐收興旺新圖景。

  從畝產200公斤到穩定在450公斤以上,再到預計500公斤,董希林深知棉花畝產量的不斷攀升,得益于“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技”的組合。

  董希林是精河縣大河沿子鎮夏爾托熱村黨支部書記,他清楚地記得,夏爾托熱村在大面積種植棉花之前,村民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年到頭辛苦勞作,卻從土地里“刨”不出多少收益。

  “今年我們村的棉花總產值預計將達到2000萬元以上,農戶畝均純收入從五年前的300元提升至現在的600元以上,130戶種植戶年均增收普遍達3萬元以上。”董希林看著即將進入採收季的棉花,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棉花增產增收離不開“五良”組合:近年來,在援疆力量的支持下,夏爾托熱村種上了更高產的“鄂博1號”棉花新品種;配備北鬥導航係統的採棉機、大馬力拖拉機、無人機、殘膜回收機實現了棉花耕、種、管、收、殘膜回收全環節機械化、智能化作業,讓播種定位精度達厘米級;精量播種、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讓棉花產量逐年提升……

  在精河縣,紅火的不僅是棉花種植業,枸杞更是變身為枸杞原漿、啤酒、酵素、膠囊等40余種保健休閒類產品,創建了“果生康”“精杞神”“杞明星”等27個品牌;新疆天萊農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依托有機飼草料種植、肉牛養殖、肉品加工等全產業鏈發展成為了一家現代化企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委員、新疆師范大學民族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梁玉春說,自治區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新疆各行各業都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得到改善,新疆正乘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東風,正在以全新姿態邁出新步伐、踏上新徵程。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