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醫生”,來了!
在新疆吐魯番,“毛醫生”是一個充滿溫情與信任的稱呼。
它不特指某位姓毛的大夫,而是各族群眾對來自毛澤東家鄉——湖南的全體援疆醫生最親切的呼喚。
正午烈日當頭,在吐魯番市廣匯社區的小廣場上,這支“紅石榴 湖南援疆毛醫生醫療隊”的義診臺前又一次排起了長隊。
“醫生,我肩頸不舒服。”一名社區居民詢問。
“阿姨,您平時是不是喜歡枕著高枕頭?俗話說‘高枕無憂’,但從醫學角度看,這是一個誤區,還是要選擇高度合適的枕頭。”醫療隊隊員、吐魯番市人民醫院骨傷康復科的醫生胡宏志一邊給患者按摩,一邊耐心解釋。
這樣溫馨的場景,時常在吐魯番的社區和鄉村上演。每逢休息時間,醫療隊就會到基層,為群眾提供免費醫療檢查和健康咨詢服務,並贈送藥品。
“來之前會先跟社區溝通,了解常見病和多發病,再派遣相關醫生。”醫療隊領隊戴亮介紹,這次來到義診現場的涵蓋心內、兒科、神經外科、婦科、護理等10個科目的醫生。
“我頸椎一直不太好,前段時間毛醫生來坐診,我請他幫我按摩了一下,肩頸頓時通暢多了。毛醫生醫術高明,診療態度也好,大家都很信任他們。”排隊候診的居民吳順紅熱情地向記者推薦。
自1998年起,湖南組織骨幹醫生團隊對吐魯番進行醫療支援,27年來從未間斷。
2022年底,湖南援疆醫生為一位94歲的維吾爾族老奶奶成功完成心臟支架手術後,老奶奶醒來便總是親切地稱呼他們為“毛醫生”。起初醫生還以為是老奶奶聽錯了口音,幾次解釋,她卻堅持這樣叫著。
老奶奶動情地說:“你們是毛主席家鄉來的醫生,是黨派來照顧我們的。”這句話深深感動了醫療隊,“毛醫生”不再只是一個稱呼,更成為了民族團結的深情象徵。
自此,這份溫暖的信任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在新一批援疆醫生接過接力棒後,大家決定共同打造“毛醫生”品牌,讓這份溫暖的信任長久留在吐魯番。
社區居民龔淑英患有白內障,毛醫生耐心詢問病情,開具診療單,推薦實惠的藥品,還細心叮囑她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下樓就能看病,真是太方便了。”她說。
患者接連不斷,毛醫生們始終兢兢業業。汗水從鬢角流下,他們來不及擦,又為下一位候診人看病。這時,一名維吾爾族大姐上前,輕輕擦去醫生頭上的汗水。
義診之外,毛醫生們在吐魯番的醫院里同樣忙碌。
7月15日,吐魯番市一位101歲高齡老人,胸痛15小時,伴有胸悶、氣促,自行服用速效救心丸後,症狀無明顯緩解,轉入吐魯番市人民醫院治療。湖南援疆醫療專家張宇和吐魯番市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康興靈立即決定進行急診介入治療,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來到吐魯番後,我深切感受到群眾對優質醫療資源的渴望。與病人接觸越多,越覺得自己來得值得。有一次,一位維吾爾族患者突發心梗,被搶救過來後他說:‘毛醫生,亞克西,謝謝您!’那一刻,我特別感動,覺得一切付出都值了。”張宇說。
醫療援疆,不僅是“輸血”,更重要的是“造血”。援疆醫療隊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成立“名醫工作室”,由湖南援疆醫療專家負責所在科室的整體建設工作。
同時,採取“小組團”柔性援疆方式,通過“師帶徒”“青年骨幹培訓班”“請進來、送出去”等多種形式,為當地醫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和實踐機會。
目前,在援疆醫療專家的精心指導下,已有數百名當地醫生醫療技術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吐魯番醫療人才梯隊日益穩固,發展後勁持續增強。
“援助的醫生回到湖南後,也會繼續這份‘師徒情’,持續為吐魯番的醫療事業做貢獻。”戴亮說。
“我們將持續深化醫療援疆工作,全力打造‘毛醫生’品牌,將‘傳幫帶’作用落到實處,真正為吐魯番培育一支高水平、帶不走的醫療隊。”吐魯番市副市長、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副指揮長周亮說,“‘毛醫生’不僅是一個名字,更是一座連接湘疆兩地的連心橋。它承載的是毛主席家鄉人民的深情厚誼,踐行的是黨的關懷與溫暖,凝聚的是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強大力量。我們將讓這份情誼扎根生根,讓民族團結之花在天山腳下常開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