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擎開放之旗 領服貿之先——從服貿會之變看中國服務業開放新標桿

2025-09-11 11:0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9月10日電 題:擎開放之旗 領服貿之先——從服貿會之變看中國服務業開放新標桿

  新華社記者董素玉、烏夢達、郭宇靖

  金秋九月,陽光漫過北京首鋼園的鋼鐵高爐,勾勒出滑雪大跳臺銀亮的輪廓,讓工業的硬朗與冰雪的清輝在光影里交融。9月10日,以“數智領航,服貿煥新”為年度主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迎著秋日的清朗,帶著沉甸甸的期待,如約啟幕。

  這是9月10日拍攝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主題展區入口。新華社記者 常能嘉 攝

  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致賀信。習近平指出,中國將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加快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等平臺先行先試,有序推進服務市場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80余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帶著特色展品設展辦會,近500家世界500強與國際行業龍頭企業線下“搭臺”,170多場論壇、洽談活動陸續掀起熱潮,190多項新產品、新成果“首秀”……走過13個年頭的服貿會,早已不是簡單的行業展會,而是成了全球共享服務貿易機遇、共促繁榮的“大舞臺”。首都北京,正借著這股東風扛起開放的大旗,全力打造中國服務業開放的新標桿。

  服貿會蛻變:從行業展臺到全球共享的開放舞臺

  步入首鋼園,會展場館與滑雪大跳臺、鋼鐵高爐的工業風相映成趣。在超過300平方米的澳大利亞主賓國展臺——微縮版的悉尼歌劇院模型,澳大利亞國寶袋鼠、考拉,互動屏幕營造出沉浸式的體驗空間,讓人們紛紛駐足。今年,近60家澳大利亞機構和企業組團而來,把最新成果搬到了北京。

  第二次參會的澳洲會計師公會全球會長兼董事會主席戴賓圖說,服貿會提供了提升品牌曝光、拓展機構合作與探索新夥伴關係的平臺。“參與服貿會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知名度,還鞏固了與中國合作夥伴的關係,我們將深化合作,在數字化等領域提供專業能力。”

  澳大利亞企業的心聲,恰是服貿會成長的生動注腳,更映襯著中國服務貿易穩步向前的堅實步伐。翻開中國服務貿易的“成績單”:2012年中國服務貿易總額4829億美元,到2024年已站上萬億美元臺階;曾經依賴物流等傳統行業的中國服務,如今正往高附加值、高知識密度、高創新性的領域“衝刺”。2023年,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佔比已升至41.4%。

  9月10日,觀眾在服貿會主題展區泡泡瑪特展臺前參觀。新華社記者 常能嘉 攝

  與中國服務貿易同頻共振的13年,服貿會也完成了“華麗蛻變”:從最初聚焦服務外包,到如今全面擁抱數智化,並把綠色化、國際化融入展會基因;展覽從首屆的5萬平方米,擴充成如今3平方公里的“城市秀場”;以前是外資企業帶著產品“走進來”,現在國內新銳企業揣著AI算法、綠色方案“走出去”;過去聊的是物流調度、文化商品出口,現在熱議的是數字貿易、智能醫療、低碳服務……13年來,198個國家和地區、超110萬名展客商、900余家境外商協會和機構,成了服貿會的“老朋友”。

  面對全球經濟的新變化、新趨勢,2025年服貿會把握時代脈搏,用前沿科技互動和精準行業洞察,迎接新一輪國際合作與競爭。

  ——科技“打底”,讓觀展變成“沉浸式體驗”。北京市副市長司馬紅表示,今年服貿會聚焦人工智能、醫療健康、智慧物流等專業領域,不只是擺產品,更要秀出技術背後的服務。推出“北京方案推介官”數字人解說、生物醫藥AI研發全流程演示等生動場景。

  ——首發“撐腰”,讓“中國服務”亮出新底氣。190多項新產品、新成果“首秀”,包括3D打印高分子抗疲勞可吸收血管支架、突破千比特規模的專業光量子計算機等,還將發布人工智能、綠色創新等領域的服務示范案例,把“北京服務”“中國服務”的招牌擦得更亮。

  ——思想“碰撞”,為全球合作畫好“路線圖”。圍繞科技創新、數字服務、生態環保等熱點,13場主題論壇、80余場專題論壇將陸續開講,200余位境內外部長級嘉賓、國際機構負責人等坐在一起聊趨勢、解難題。商務部與聯合國貿發會議編制了用于指導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數據和政策指南,也將在服貿會上發布。

  順應服務貿易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新趨勢,服貿會在10余年間實現歷史性跨越,以其高度的專業性和開放格局,成功成長為國際化開放平臺。

  北京“破題”:先行先試托舉服貿跨越式發展

  服貿會是中國致力于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縮影。近年來,一係列先行先試政策,正持續轉化為推動服務業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制度紅利,讓高水平開放由藍圖加速成為市場的現實。

  9月10日,人們在北京首鋼園參觀2025年服貿會主題展展館。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今年5月,北京天竺綜保區科園信海公司的恆溫冷藏庫內,一批用于治療兒童罕見病的藥品伏索利踽在海關關員快速驗放後,被迅速運往北京兒童醫院救治患者。

  這些尚未在國內正式獲批的“救命藥”能快速抵達患者手中,靠的正是北京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的“特殊政策”。國務院批復的《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中,支持北京建設罕見病醫藥品保障先行區,用“白名單”制度幫患者解決“用藥難”。截至目前,已有10多款罕見病藥品通過“綠色通道”臨時進口。

  這個溫暖的案例,恰恰藏著制度型開放的潛力——用好政策創新,讓服務業的能級再上一個臺階。近年來,北京市持續推進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圍繞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領域,搭起了一套梯度式的制度創新體係,既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還為企業優環境。

  ——為國家“探路”,開放水平全面提升。北京敢闖敢試,推出了一批“首創”政策:技術轉讓所得稅優惠,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實現“報備即批準”,全國首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落地,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啟動……這些政策如同磁石,讓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聚集。

  ——為首都“蓄力”,開放格局越拓越寬。作為全國首批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試點城市,北京已經落實30余項試點措施,還建立起“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服務業擴大開放重點園區”多元開放格局。5年來,北京實際使用外資達661.8億美元,佔全國的8.4%,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佔比超九成,開放型經濟發展韌性與活力持續增強。

  ——為企業“護航”,開放環境越變越優。在北京辦外資企業,早已不是耗時又費力的事:率先實現外商投資企業全程網辦,開辦時間從過去的2到3個月,壓縮到最快1天辦結。5年來,近7900家外資企業在京“安家”,輝瑞、阿斯利康等國際醫藥巨頭,紛紛在京新設研發創新中心。“北京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研發能力更是強勁,這就是我們不斷加碼中國的原因。”阿斯利康全球CEO蘇博科的話,道出了不少跨國企業的心聲。

  “北京自貿試驗區剛設立時,實際使用外資佔全市比重還不到10%,現在已經衝到了30%;2021年以來,北京服務貿易規模年均增速達9.4%。”司馬紅介紹。

  在對外經貿大學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徐晨看來,北京“兩區”建設不是簡單的政策疊加,而是通過係統性制度創新,打破制約服務業開放、跨境要素流動的瓶頸,形成了可復制的“北京經驗”。

  服務全球:打造服務貿易開放新標桿

  在北京順義的空客中國公司,技術人員通過分析航空公司數據開展健康監控,提升航班的準點率。作為北京首批拿到增值電信牌照的外企之一,如今空客中國業務可以覆蓋互聯網接入、在線數據處理、信息服務等,拓寬了業務領域。

  空客的“擴圍”,恰是北京開放優勢吸引跨國企業的縮影。“兩區”建設以來,北京建立了統一的招商引資儲備項目庫,已累計入庫項目3.5萬個,落地項目2.3萬個——以“兩區”為引擎、服貿會為窗口,北京正以更寬闊的視野和更有力的政策,將開放推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

  這是9月10日拍攝的首鋼園區一角。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2024年以來,北京出臺一係列政策,提出力爭到2030年服務貿易規模穩居全國前三,數字服務出口佔比達70%。北京還試行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如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優化國際人才流動等政策,為全球服務貿易貢獻“北京方案”。

  施耐德電氣高級副總裁徐韶峰表示:“借助服貿會平臺,在一係列開放政策紅利支持下,我們以新質服務能力賦能各個行業,以創新和人才為新動能,擴大合作生態圈,推進服務與產業深度融合。”

  服貿會作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重要平臺,為北京“兩區”建設搭建國際展示與合作橋梁:助力北京向世界展示“中國服務”成果、吸引國際高端資源,也為國內企業機構“借船出海”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支撐。

  當前全球經濟復雜多變,服務貿易雖規模擴大、結構優化但挑戰不少,北京正加快制度型開放,通過推進新版服務業擴大開放方案、深化重點環節改革為發展賦能。

  依靠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北京正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推動園區開放發展。作為橫跨京冀兩地的綜合保稅區,大興機場綜保區2024年進出口總值達到98.92億元,同比增長4倍,“成績單”格外亮眼。“我們要把綜保區政策用足,吸引更多的產業入駐。”大興機場海關副關長張際洲表示。

  加快區域協同開放,京津冀三地“攥指成拳”:已推出230項京津冀自貿試驗區政務服務“同事同標”事項。接下來,還要在制度創新、產業發展、政務服務、口岸合作等方面加大協同,讓開放的紅利在三地間流動起來。

  北京市商務局局長樸學東表示,北京將聚焦打造“北京服務”品牌,推動服務業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我們要把現代服務業優勢鞏固好,增強優質服務供給,大力提高服務便利化水平,營造國際化消費場景,推動更多優質‘北京服務’走向世界。”

  

   01:29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