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從習主席引用的古語讀懂“上合力量”

2025-08-27 08:20: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首個中國參與創建、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再一次回到中國——2025年上合組織峰會將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

  習近平主席將同20多位外國領導人和10位國際組織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這是中國第五次主辦上合組織峰會,也是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峰會。

  7年前,2018年上合組織峰會在中國青島舉辦。歡迎宴會上,習近平主席的精辟論述視野宏闊:“儒家倡導‘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主張‘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四海一家’。這種‘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處。”

  在儒家的“和合”理念中,“和”是和諧、和平、祥和;“合”是聚合、合作、融合。“和合”思辨回應時代之問,彰顯東方智慧;“上海精神”穿越時光,輝映海河之濱。《時政微觀察》從習近平主席引用的古語,帶你讀懂“上合力量”。

  “上海合作組織是我們共同的家園。”習近平主席常常將不斷壯大的上合組織形容為一個“大家庭”。

  △當地時間2024年7月4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並發表題為《攜手構建更加美好的上海合作組織家園》的重要講話。

  2024年7月4日,一張大合影記錄下“上合大家庭”首次以“上海合作組織+”形式舉行峰會的珍貴瞬間——

  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觀察員國領導人、主席國客人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秘書長等國際和地區組織及多邊機制負責人,在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獨立宮並肩而立。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習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納峰會上指出,“好朋友、新夥伴濟濟一堂、共商大計,說明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本組織理念廣受歡迎,成員國的朋友遍布天下。”

  △當地時間2024年7月4日,“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開始前,習近平主席出席歡迎宴會並集體合影。

  2001年6月15日,黃浦江畔,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標志著一個嶄新的區域性多邊合作組織誕生。

  24年來,從成立之初的6個成員國,發展到26個國家組成的“上合大家庭”,上合組織已成為當今世界覆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域性國際組織。以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為基本內容的“上海精神”猶如一盞明燈,始終指引著上合組織前進的方向。

  “上海合作組織成立24年來,始終秉持‘上海精神’,不斷成熟壯大,煥發出強大生命力。成員國政治互信不斷加深,各領域合作結出碩果,成功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潮流、契合各方需求的區域合作道路,樹立起新型國際關係的典范。”今年7月15日,習近平主席集體會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外方代表團團長時說。

  2013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在歷屆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的重要講話中,都強調“上海精神”——

  “‘上海精神’具有超越時代和地域的生命力和價值,為所有致力于睦鄰友好和共同繁榮的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上海合作組織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強勁合作動力,根本原因在于它創造性地提出並始終踐行‘上海精神’”“我們要堅守初心,繼續高舉‘上海精神’旗幟,守望相助,相互成就,共同把穩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方向,將本組織打造成為成員國實現共同繁榮振興的可靠依托”……

  “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發展的靈魂和根基。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弘揚“上海精神”,有助于在“上合大家庭”中凝聚團結合作共贏的廣泛共識,進而推動這一組織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此次上合峰會舉辦地天津素有“河海要衝”之稱。越來越多的上合組織國家貨物在位列全球十大港口的天津港集散,使天津成為大量中歐(中亞)班列的“始發站”、連接上合組織國家與全球市場的重要樞紐。

  天津與上合組織國家的交通合作,是區域互聯互通的生動寫照。

  △2025年5月20日,2025年首列天津港經霍爾果斯直達塔什幹的中亞班列從天津港物捷三堆場發車。

  2024年途經上合組織國家的中歐班列達1.9萬列,跨里海國際運輸走廊貨運量穩步上升,中吉烏鐵路項目正式啟動……面對中亞國家深居內陸的地理位置,已在運營及正在建設的多條“交通走廊”,打通了這些國家的出海通道與貿易之路。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2016年上合組織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上海精神”催生了強大凝聚力,激發了積極的合作意願,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功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和指導原則。

  在去年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阿斯塔納峰會上,習近平主席指出:“中方願同本組織夥伴團結協作,同更多認同‘上海精神’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攜手並進,讓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前景更加光明可期。”

  中國是“上海精神”的首倡者,更是弘揚“上海精神”的行動派。接任上合組織2024至2025年度輪值主席國以來,中國將2025年確定為“上海合作組織可持續發展年”,舉辦100多項會議和活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踐行“弘揚‘上海精神’:上合組織在行動”的主席國口號。

  △2025年5月20日,上海合作組織減貧和可持續發展論壇在陜西西安開幕。這是5月19日,與會人員在陜西楊淩示范區進行實地考察等活動。

  《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關于貿易便利化的聯合聲明》……多年來,一份份務實合作文件,凝聚著上合組織各成員國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共識,並轉化為一個個腳踏實地的行動。

  天津峰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將同其他成員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並發表《天津宣言》,批準《上合組織未來10年發展戰略》,發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聲明,通過關于加強安全、經濟、人文合作的一係列成果文件,為上合組織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民齊者強。”2014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上指出,“上海合作組織的未來,最終掌握在本組織各國人民手中。我們要支持商界、學界、媒體、智庫、文藝團體等各行各界,全方位開展友好交往和人文交流,增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傳統友誼,築牢本組織發展的社會民意基礎。”

  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和對話夥伴大多位于古絲綢之路沿線。作為古絲綢之路在當代的延續與升華,上合組織匯聚了豐富的文明形態和廣泛的文化互動場景,成為開展文明互鑒、和平共處、對話合作的重要舞臺。

  △2025年8月6日,上合國家青年學生體驗中國書法。

  舉辦“上海合作組織青年交流營”“上海合作組織民間友好論壇”等,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范區……習近平主席在歷屆上合峰會中提出的建議和主張迅速鋪展開來,上合人文交流內容不斷豐富,民間交往日益活躍。在此背景下,加之貿易往來的助推,生動的上合人文故事不斷上演。

  今年7月15日,習近平主席在集體會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外方代表團團長時,為上合組織擘畫共同發展、相知相親的美好藍圖——“對接成員國發展戰略和共建‘一帶一路’等合作倡議,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回應人民對富足美滿生活的期待;便利人員往來、促進民間交流,多舉辦體現各國特色的人文活動,回應人民對豐富精神生活的期待。”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專題片《習近平的文化情緣》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白俄羅斯等上合組織國家主流媒體落地播出。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專題片《習近平的文化情緣》在上海合作組織國家主流媒體啟播;中國、俄羅斯、蒙古國、沙特阿拉伯、亞美尼亞共同制作的動畫片《我們的合奏》等影片受到多國觀眾喜愛;魯班工坊已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合組織成員國落地生根……更多人文交流互鑒,讓上合組織國家的民眾愈發相知相近。

  通過文明對話推動各自文明的傳承創新,促進思想、文化、藝術等多領域的交流合作,“上合大家庭”共育上合文明“百花園”,為人類文明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天津海河沿線燈光秀

  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上合大家庭”在海河之濱再聚首,做“上海精神”的火炬手、深化合作的行動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篤行者,必將為世界注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一屆友好、團結、成果豐碩的天津峰會,定將推動上合組織進入更加團結、更重協作、更富活力、更有作為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斷貢獻“上合力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