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信息天路”打通“大動脈” 數字“流量”變發展“增量”

2025-08-11 20:56: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神秘莫測的可可西里、水天一色的青海湖、高低起伏的柴達木盆地……在日前全面投入運行的青海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5G-A網絡的部署讓旅客與這些美景的“虛擬同框”輕松實現。

  雖處于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地形復雜、環境惡劣,但青海的通信網絡建設卻知難而進。青海省通信管理局數據顯示,目前,全省行政村(村委會)已全部實現光纖網絡通達和4G無線網絡覆蓋,行政村5G通達率95%以上,而2015年全省行政村光纖寬帶覆蓋率僅有11.7%。

  這是我國電信普遍服務實施十周年成就的縮影。自2015年以來,我國先後部署11批電信普遍服務建設任務,實現“村村通寬帶、鄉鄉通5G”,打通了廣大農村地區的信息“大動脈”,數字“流量”變身發展“增量”,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堅實支撐。

  攻堅:孤城不孤

  得知此行要去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記者心里一直揣著幾分熱望。

  這是一座因“最孤獨”而頻頻出圈的城市,被羌塘、阿爾金、羅布泊三大無人區環繞,行政區域面積達4.99萬平方公里,相當于3個北京大小,常住人口卻不足2萬人。

  沿著315國道一路前行,車窗外的景致不斷變幻,八百里瀚海無人煙,反倒造就了得天獨厚的壯美風光,艾肯泉、翡翠湖、冷湖火星營地等景點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隨著手機信號標識變為滿格,艾肯泉景區到了。遊客服務中心旁,一座35米高的電信普遍服務基站矗立。“這是今年初新建的,景區的客流量逐年增加,建立高塔能保證更廣的信號覆蓋范圍,也便于後期擴容。”海西州鐵塔公司茫崖區域經理陳志航介紹道。

  據介紹,這座基站完全由太陽能光伏板供電,充分利用當地日照時間長、強度大的特點,既節約了引電成本,也更符合生態保護發展要求。這類基站佔茫崖通信基站的一半以上。

  順著步道往艾肯泉中心走去,直徑超過10米的主泉“惡魔之眼”翻涌著青綠色浪花,三五架無人機恣意在高空俯瞰盛景,遊客們興致勃勃拍照分享,有人還給家人視頻直播起來。

  信號滿格,孤城不孤。茫崖市工信局工業科負責人王珂介紹說,2014年以前,全市的通信基站僅有104個。截至2025年5月已增加到202個,新建基站98個,其中電信普遍服務基站36個,信號覆蓋率從30%提升至85%,有效解決了關鍵領域的信號孤島問題。

  取得這一成績並非易事。“距離是最大的問題。”一想起茫崖市的通信建設歷程,海西州鐵塔公司通發部主任黃壽林便心酸。

  猶記得冷湖鎮的東坪油田基站,建設時正值冬天。基站施工前,僅是物料運輸就已耗費了大半個工期:用于基站地基的砂石,從300公里外的茫崖市砂石廠運過來需要一天;機房里的蓄電池組來自海西州公司倉庫,距離600多公里,運送用了三天。

  這樣的例子,在推進電信普遍服務的攻堅路上比比皆是:

  雲南怒江州貢山縣,幾十噸的基站建材依靠騾馬隊伍搬運;山西太行山深處,挂壁公路上的基站需要建設在懸崖邊,無法使用大型機械設備進行施工就用手扛肩托;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江山鎮蝴蝶島上,建設團隊克服無淡水、無電、無傳輸的極端條件,建成全國首個“光氫儲”一體化通信基站……

  “十三五”和“十四五”時期,信息通信業累計支持超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和農村地區10萬個4G、5G基站建設,織就了信息天路,點亮了萬家希望。

  

  圖為在玉樹州曲麻萊縣黃河源流域約古宗列曲拍攝的5G基站。資料照片

  振興:觸網生金

  “這奶幹沒有任何添加劑,大家一定要嘗嘗……”青海扎哈公路旁的帳篷里,主播黃燕雲正在幫楊壽財、扎西措毛一家人直播售賣牛肉幹、奶制品等特產。

  這對殘疾人夫婦曾是當地低保戶,如今人均年收入上萬元,這一變化離不開當地通信基站的建設。

  扎哈公路是青海省化隆縣扎巴鎮至湟源縣日月藏族鄉哈城村之間的一條公路,既是青海省“四縱三橫”公路網體係中的主要一橫,也是支撐“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遊發展布局的重要一環。

  受限于地廣人稀、地形復雜、環境惡劣、建設維護成本高、生態保護區限制等因素,長期以來很多路段都沒有信號覆蓋,對放牧、應急、旅遊都有極大影響,日月藏族鄉駐村第一書記袁啟功很是犯愁。

  轉機出現在2024年。在電信普遍服務項目的支持下,西寧鐵塔與當地政府溝通,沿途建設了4個普服基站。

  “建站的時候要往山坡上運輸成噸的建材物資,當地藏族群眾有的拉著自家膧牛來幫忙,當年10月份趕在冬季來臨前建成投入使用。”西寧鐵塔公司湟源縣區域經理李志德心存感激。

  在袁啟功看來,現在信號好了,應急聯係不再是問題,對旅遊產業的促進作用也很大,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站在楊壽財家的帳篷門口,就可以看到不遠處嶄新的通信塔架。“以前在路邊賣特產,沒有網絡,付不了款。現在大家買東西掃下碼就行,非常方便,銷量翻了幾番。不少人還成了回頭客,直接微信就能買。”他笑著說。

  電普十年,山鄉巨變。

  截至目前,青海鐵塔累計投資超15.74億元,建設並交付通信基站超3萬個,5G基站達1.25萬余個。其中,累計投資超1億元,建設普服站址1500余個,全面提升鄉村網絡基礎設施能力,縮小城鄉“數字鴻溝”。

  放眼全國,隨著通信網絡持續向廣大農村及偏遠地區延伸和精準降費舉措不斷落地,從大山深處到荒漠戈壁,從黃土高坡到雪域高原,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踏上了現代信息文明的列車。同時,網絡帶動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應用在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

  守護:數智賦能

  從青海省格爾木市區出發,沿著正在提質改造的青藏公路G109線,穿行于高山之間,翻過昆侖山口,經歷七個多小時的顛簸,終于抵達可可西里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

  抬眼可見,藏羚羊雕像與通信鐵塔“相互守望”。“你看基站最上端的兩個高清雲臺,它就是這個保護站的‘千里眼’,能夠360度旋轉,可視距離最遠達到20公里。”格爾木鐵塔公司行業拓展部經理劉宏強說。

  總面積4.5萬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我國目前建立的面積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動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9年,這里的一處新生湖面臨決堤風險。一旦險情發生,下遊的青藏公路、青藏鐵路、蘭西拉光纜及保護區內各類設施都將遭受嚴重毀壞。危急時刻,鐵塔公司主動請纓,僅用了七天時間就在索南達傑自然保護站建成了35米通信基站、70000峰瓦光伏供電係統及野外遠程監測係統,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了可靠數據支撐。

  這座塔站建成後,不僅守護著新生湖周邊的生態安全,還為三江源野生動物保護與生態環境監測提供了極具價值的資料。

  2020年,格爾木鐵塔公司深化站址資源共享利用,在此挂載了三家運營商的設備,實現了索南達傑保護站周邊移動寬帶網絡全覆蓋。

  “原來可可西里無人區是沒有信號的,從去年開始我們逐步將通信網、數字網向里面延伸,其中去藏羚羊產仔地卓乃湖的巡山路線上就建了5個基站,湖邊還部署了攝像頭。”劉宏強透露,針對巡山條件艱苦等難題,他和相關部門正探討在基站加裝無人機起降平臺,部署無人機巡檢。

  這並不是個例,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以數字塔賦能千行百業,正成為大勢所趨。近年來中國鐵塔全力服務數字中國建設,通過“鐵塔+大數據+AI”,為多個行業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智慧腦”,已有數十萬座“通信塔”升級為“數字塔”,廣泛服務于應急、國土、林草、環保、水利、交通、農業等40多個領域。

  面向未來,數智浪潮激蕩,電信普遍服務將助力區域協調發展、鄉村全面振興、興邊富民和穩邊固邊。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