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下足為民服務的“繡花功”
城市的核心是人,從“城市角落”變口袋公園、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等細節中不難看出,黨員幹部用心用情、勤勤懇懇、嚴謹細致,用“繡花”功夫,串起一件件民生“小事”,為群眾繡出一朵朵“幸福之花”。
描線需嚴謹,嚴謹鑄基石。所謂“繡花”,就是以細致入微的技法行針描線,工藝繁瑣,一處針腳的錯誤就可能影響最終的圖案。對待民心亦是如此,針腳一疏,就會有民聲遺漏,尺寸一偏,就可能會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可見,嚴謹是“繡花”的基本功,也是為民服務的度量衡。黨員幹部當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視民聲如指令,視民需如考卷,于政策謀劃之初便深察細研,慮及周全;于措施推行之際審慎周密,反復校驗。唯有在每一個環節都貫注如臨如履的審慎,方能確保政策的針腳精準落在民生的經緯之上,真正將為民的初心熔鑄為堅實可靠的行動基石。
絲線有韌性,韌性顯擔當。治小者不可怠,民生問題刻不容緩,群眾需求不會停歇。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服務群眾的“最後一米”,都需要黨員幹部用腳步去丈量,用行動去打通。誓言“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黃大發敢啃硬骨頭,歷時36年帶領村民在峭壁懸崖間開鑿“生命渠”;“燃燈者”鄒碧華盡其一生在司法改革深水區迎難而上,照亮法治進步的航程等等,這些“迎難而上”的姿態,傳遞的是堅持不懈的韌性,勇毅前行的擔當。新時代新徵程,黨員幹部當延續這種韌性,以釘釘子的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一項接著一項幹,在面對復雜問題時,不退縮、不推諉,迎難而上、披荊斬棘,矢志不渝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針法重細節,細節見真章。“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節是事物發展的關鍵點和突破口,也是量變到質變的基石。獲得民心、順應民心,得在細處用功、小處著力。一盞路燈的明滅、一條盲道的暢阻、一扇窗口的效率,這些看似瑣碎的“針腳”,恰是群眾感知冷暖最直接的“溫度計”。黨員幹部當涵養于無聲處聽驚雷,于細微處察民情的精神境界,以“致廣大而盡精微”的執著,將為民服務的“針腳”繡得綿密、繡得熨帖,讓發展的成果精準滴灌至每個角落、每位居民的心田,真正在城市的經緯線上繡出經得起群眾檢驗、歲月沉淀的“民心錦繡”。(作者:李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