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抓住穩就業“牛鼻子”

2025-08-02 11: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快于時序進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穩步回落,2月份以來,城鎮調查失業率逐步下降,6月份降至5%,1月份至6月份均值5.2%,低于調控目標。在外部形勢復雜嚴峻、國內需求仍然不足的情況下,這份穩就業的成績單來之不易。

  應該看到,當前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受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影響,我國勞動力供需兩側結構性失衡特徵突出。比如,我國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達48%,而傳統行業及文科類專業人才供給過剩。未來一段時間,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供需錯配的結構性挑戰可能更加明顯,重點群體就業壓力較大。接下來,要進一步強化政策引導,有針對性地優化調整階段性政策並加大薄弱環節支持力度,確保就業大局穩定,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積力蓄勢。

  要穩就業,穩企業是關鍵一環。民營企業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吸納了70%以上的農村轉移勞動力,新增就業90%在民營企業。要持續優化民間投資的營商環境,大力破解民間投資過程中的體制機制障礙,鼓勵民營企業開拓新市場、開發新產品、創造新就業,充分發揮民營企業在吸納就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對穩定提供新增就業崗位的企業,要給予社保補貼、稅費減免、就業補貼、低息貸款、擴崗補助、項目拉動等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吸納更多就業,激發就業市場活力。

  穩就業,要持續關注重點群體就業需求。抓住重點群體就業,就抓住了就業工作“牛鼻子”、穩住了就業基本盤。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加,2025年高校畢業生數量超過1200萬,未來高校畢業生數量仍將持續攀升。要持續拓寬市場化就業渠道,穩定公共崗位規模,用活用好就業促進政策。對招用畢業年度及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的社會組織,可參照企業享受一次性就業補助政策;對吸納高校畢業生的國有企業,延續實施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拓展以就業為導向的協同育人體係,深化產教融合,通過“課程定制+崗位實踐”的培養模式實現人才供需的精準對接。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強化學生專業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並舉,降低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

  因勢利導鼓勵農民工就業創業。我國近3億農民工是產業工人的主體,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協同推進就近就業與勞務輸出,以縣域特色產業為基礎,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係,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縣域就業承載力,吸收更多農民工就近務工,提高工資性收入。還要鼓勵各地立足當地資源,結合市場需求,依托產業項目,切實加強勞務品牌建設。在勞務輸出時應充分發揮勞務品牌帶就業、促產業的積極作用,輸出更多高品質勞務,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進一步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係,積極落實貸款優惠、稅收優惠和培訓補貼、崗位補貼、社保補貼等政策。增設或購買公益性扶貧崗位,加強對大齡、殘疾、較長時間失業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避免出現零就業家庭,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滿足困難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數字經濟時代,求職者要做到終身學習,才能夠與時俱進,更好匹配職業需求。政府應因勢利導,建設數字化培訓平臺,持續規范開展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實現更高質量就業。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晶係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二級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