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通牒” 從4月發到8月 諾獎得主痛斥美關稅政策:愚蠢交易的藝術
當地時間7月3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確定了對多個國家和地區徵收的“對等關稅”稅率,具體稅率從10%至41%不等。“對等關稅”的生效日期也被推遲至8月7日,而非此前確定的8月1日。
該行政令列明:
行政令還表示,未列明國家統一適用10%的關稅稅率。此外,如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規避關稅,其商品將被徵收40%的轉運稅。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行政令里列出的只是“對等關稅”一項關稅,有些國家在此之外還被徵收其他關稅。比如巴西此次被徵收的10%“對等關稅”,將與7月30日特朗普簽署的行政令中對巴西加徵40%額外關稅疊加生效。這將導致一大部分巴西輸美商品被加徵50%附加稅。
當天稍早前,白宮還表示,特朗普已簽署行政令,將對加拿大的關稅稅率從25%上調至35%,于8月1日生效。
1個月威脅170多國
和其中5個達成協議
從4月推出“對等關稅”對全世界開打貿易戰以來,美國政府一面對各國發“最後通牒”,一面對關稅的落地時間進行反復延期。對大部分國家加關稅的暫緩期在8月1日到期,7月底這波“集體加稅”算是白宮新一輪“最後通牒”。
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僅7月份就發出了26份“指名道姓”的關稅威脅,還說他有意對超過150個美國次要貿易夥伴統一加徵關稅。至此,全球超七成國家及地區被美國拖入關稅戰。美國政府威脅,如果這些國家8月1日前未與美國達成協議,就對其施加高額關稅。
到7月31日特朗普再下“通牒”時,7月被他點名的26個國家和組織中,明確同美國達成了協議的是5個: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歐盟。
“歐盟被騙了”
“協議是假的”
美國經濟上對全球7成國家“宣戰”,結果簽下個位數的不平等協議。且不說墨西哥和加拿大這兩個美國鄰國和最大貿易夥伴面對美國的無理要求和威脅不為所動,即使在願意對美妥協的國家,貿易協議收獲的也是譴責聲一片。
法國總統馬克龍7月30日在內閣會議上批評說,歐盟沒有把自己看得足夠強大,也沒有在談判中令美國感到足夠害怕。馬克龍向內閣表示,歐美貿易談判還沒有完全結束,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的是,要加快推進增強歐盟主權和競爭力的議程。
德國選擇黨主席魏德爾7月30日表示,歐盟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是“特朗普的協議”,歐盟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都“被騙了”。魏德爾說,這一協議根本不符合歐洲民眾的意願,“這是荒謬的,顯示了歐洲的軟弱”。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諷刺道,特朗普這是把歐盟談判代表馮德萊恩“當作早餐吃掉了”。
日本在野黨黨首野田佳彥對日美達成的貿易協議表示擔憂。他擔心美國之後可能會向日本提出更多要求。
和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內部,好多人認為受到了美國的剝削;美國內部,包括民主黨在內的多股力量也不承認這些協議,認為美國也是輸家。
美國參議院民主黨領袖查克·舒默7月29日怒斥白宮達成的協議是“虛假協議”。“歐洲已經承認,這項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他們也無法保證這些投資真的會落地。”至于日本所謂的5500億美元投資,“實際只有2%是真的”。
舒默特別強調,繳納關稅的是美國人自己。單是與歐盟的關稅協議就將“導致美國家庭每年多繳稅900億美元”。對歐盟加15%稅等于“對美國人日常用品加稅15%”“顯而易見,這項協議其實就是特朗普對美國消費者徵收15%的稅。”
數據說話
諾獎得主批評美關稅政策
近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以《真正愚蠢交易的藝術》為題發文怒噴美國關稅政策。
△克魯格曼用柱狀圖體現,如果關稅上漲15%,為保持物價不變,進口價也應當下降相應幅度
克魯格曼曬出數據稱,如果真按美國政府所說,關稅由外國承擔,美國買主不受影響,那商品進入美國的價格應當降低,以抵消加徵的關稅,這樣才能讓物價和之前持平。
但實際情況是,關稅大幅上升的同時,進口價非但沒下降,反而上升了。這勢必會導致美國進口成本上升,關稅的代價,由美國進口商承擔了。用克魯格曼的話說,“我們目前正在經歷自2022年夏季以來從未見過的高成本通脹”,這樣的成本飆升,之後也會傳導給美國的消費者。
“往全球經濟的車輪上扔沙子”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封面截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警告稱受美國關稅可能反彈、地緣政治緊張和財政赤字擴大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仍面臨重大風險,貿易緊張態勢仍在損害世界經濟。
IMF強調,各經濟體務實合作至關重要,應致力于減少貿易和投資壁壘。但時至今日,世界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來源,也就是美國挑起的關稅戰並沒有出現絲毫收手的跡象。
美國華盛頓公平增長中心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可能會衝擊美國制造業,使美國工廠成本最高增加4.5%。從長期看,關稅最終或將拖累美國的經濟效率。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美國政府一直以來都以降低貿易赤字作為其提高關稅的理由,卻忽略了造成這些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其國內政策。“對美國來說,其國內政策是造成這些赤字的原因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財政政策,其財政政策帶來去年6%-7%的公共赤字。隨著‘大而美’法案的通過,這一赤字水平還將繼續維持。而解決外部赤字的主要方式不是通過提高關稅,這就像往全球經濟的車輪上扔沙子,讓每個人都變得更糟,(但並不能解決自身問題)。”
監制堶陸毅
制片人堶趙新宇
主編堶金律成
編輯堶吳嘯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