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決勝“十四五” 布局“十五五”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今年10月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研究關于“十五五”規劃的建議。會議還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並對下半年經濟工作進行了部署。那麼,“十五五”時期中國面臨怎樣的發展環境?經濟工作要遵循怎樣的指導思想?會議又是如何為今年下半年的經濟政策定調呢?
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重要經驗。會議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並從風險挑戰、支撐條件、自身優勢等方面,對“十五五”時期中國面臨的發展環境作出科學判斷。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中央對于國際形勢和未來五年的判斷是非常明確的,盡管外部環境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且有一些變化可能是難預料的,但是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情況,未來五年要保持堅定的戰略定力,這是因為我們有充分的優勢,有多方面積累的基礎條件。”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從目前的形勢研判會看到,我們首先是處于一個戰略機遇期,也就是說民族復興、大國崛起的關鍵階段,與第四次技術與產業革命爆發的核心階段是相重疊的。這個重疊是給予我們歷史上全面趕超的一個戰略機遇;其次,這種趕超必須要面臨大國之間的競爭,面臨世界經濟體係格局的重構,面臨地緣政治風險全面上揚的挑戰,我認為應該是機遇大于挑戰。”
會議還明確了“十五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包括要堅持的理念、指導方針,要實現的目標,等等。
劉元春:“要聚焦幾大主線:第一大主線就是要聚焦安全問題,在統籌發展與安全、國內與國際雙循環上面,一定要把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放到更高的一個戰略性位置上面來;第二個主線就是新質生產力,要在世界科技競爭的格局里面拔得頭籌;第三個主線是人的全面發展、共同富裕,要以民生建設為抓手,提升整個社會建設。”
除了“十五五”,會議的重點是對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工作作出部署。今年以來,國際環境復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面對復雜局面,我國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上半年經濟增速達到5.3%,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成績單。針對下半年面臨的經濟形勢,會議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
劉元春:“會議對于政策的連續性給出了明確指引,同時也通過科學研判下半年可能面臨的一些問題,給出了十分明確的微調和進一步加力的方向,有效回應了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噪聲,使市場主體對于中國經濟持續回升的預期奠定了更好的政策基礎。”
今年4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曾首次提出“四穩”,也就是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這次會議延續了“四穩”的要求,提出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並強調要“增強靈活性、預見性”。
董煜:“靈活性就意味著政策調控的力度、時機以及所使用的政策工具選擇等,都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隨時作調整。預見性則表明要進一步加強對可能有的風險和挑戰的預判,盡可能把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一點,一旦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及時出臺,也有一些舉措可以做得相對有前瞻性,確保能夠把風險和挑戰化解在初期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我國實行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為經濟穩定運行發揮了托底作用。會議提出,下半年,宏觀政策要持續發力、適時加力。要落實落細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充分釋放政策效應,並要求用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力支持一些重點領域。
董煜:“這一次在政策落地的要求上面,既強調了落實,也強調落細。落細就是要更有針對性,出臺的這些政策,要確保能夠真正抵達政策對象。與此同時也要看到,政策也要瞄準整個宏觀經濟中,當前的一些重點領域能夠發力,比如這次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就瞄準了像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以及外貿企業等四個領域,這就是非常有針對性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信息中心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魏琪嘉:“此外,強化宏觀政策的民生導向對于推動經濟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宏觀政策在落地落細的過程中,涉及到民眾的需求、民眾的發展需要以及民生的兜底保障,這些一方面是經濟增長點的一個重要體現;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宏觀政策的民生溫度。比如銀發經濟、首發經濟,都需要政策予以支持,同時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場景。”
下半年經濟工作怎麼幹?有效釋放內需潛力依然是重點。今年以來,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壓力,我國把做強國內大循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實施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來擴大內需、促進消費,有力增強了經濟韌性。這次會議再次強調了服務消費的重要性,要求在擴大商品消費的同時,培育服務消費新的增長點,同時要求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擴大消費需求。
董煜:“中央在最近的促進消費工作中,特別強調服務消費的問題,這是有很強針對性的,因為服務消費本身關聯著千家萬戶,所提供的就業崗位非常多。當經濟中遇到一些風險和挑戰的時候,要穩就業,通過服務消費方面去做一些工作,既能夠使消費本身持續增長,與此同時也能夠穩住和服務消費相關的中小微經營主體。”
魏琪嘉:“從產業發展的規律來看,現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服務消費一定是消費領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政策的支持方向上,一方面要鼓勵經營主體探索服務消費的新場景,形成新業態;同時,還要對服務消費的一些規則、規制進行前瞻布局和適度超前布局,這樣讓政策和業態的發展能夠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局面。”
發展環境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向深化改革要動力。會議指出,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無論是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興支柱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還是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都要通過深化改革來持續推進。
魏琪嘉:“培育新質生產力是一個係統的過程,在這個係統過程當中除了一方面生產力本身的不斷發展之外,同時也要相關的配套政策及時跟進,形成政策來推動生產力發展的良好模式。特別在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框架下,對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建章立制,來保障這些行業的發展能夠處于非常好的生態環境當中。”
圍繞深化改革,會議提出的“依法依規治理企業無序競爭”、“推進重點行業產能治理”和“規范地方招商引資行為”,都和近來的一個工作重點——反“內卷式”競爭有關。所謂“內卷式”競爭,指的是以低價無序競爭,大打價格戰,甚至以次充好,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行為。
劉元春:“我們國家對于‘內卷式’競爭的治理,從去年已經開始拉開帷幕。今年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旗幟鮮明提出了以國家為主導的‘反內卷’行動全面展開。技術進步很快,產業升級很好,但是大家的財務績效卻越來越差,導致這樣的原因是什麼?是一些‘內卷式’競爭。大量企業為了擊垮競爭對手,進行一些低于成本價格的定價,從而導致‘內卷式’競爭。”
董煜:“‘內卷式’競爭對于整個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是不利的。我們只有引導各方企業正確認識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參與競爭,以什麼樣的手段去參與競爭,才能讓各方面能夠在一個相對公平競爭的環境下,更多聚焦于產品本身的服務和質量上面。”
針對今年外貿企業面對的困難挑戰,會議強調,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幫助受衝擊較大的外貿企業,強化融資支持,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等。
魏琪嘉:“當前對于產業鏈完備,國內市場需求較為旺盛,同時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也逐漸提升的大背景下,適時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不是一個應急之策,而是一個能夠推動外貿行業整體提質增效的重要根本性舉措。在落實落細內外貿一體化的過程當中,還有一些具體的技術環節需要各地根據自身的情況不斷進行打磨,不斷進行磨合,實現內外貿一體化過程更加順暢。”
此外,會議還針對持續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扎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等作出部署,要求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等等。
劉元春:“民生保障這塊,對于學前教育的補貼、‘一老一小’相應的補貼已經陸續展開,這就說明國家通過惠民生來促進收入的提升上面,已經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好政策,關鍵要落地。會議指出,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除了對領導幹部提出要求,還鼓勵企業家要勇立潮頭,以優質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競爭主動。
董煜:“這次在對于各方面的要求中,特別點到了企業家,強調企業家要勇立潮頭,這是非常鮮明的信號,也是給予廣大企業家以鼓舞。只要肯幹敢幹,一定會有機會,特別是讓廣大企業家看到,中國新一輪的五年規劃,也是一份新的機會清單,如果善于去挖掘其中的機會,對于企業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
當前,外部環境仍然復雜多變,我國經濟運行的基礎還需要持續鞏固。下半年,我國宏觀政策空間大,工具箱充足,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並為“十五五”打下一個良好的開局,仍需我們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用好發展機遇、潛力和優勢,不斷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推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