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福建泰寧:革命精神薪火相傳 “紅”“綠”融合共謀發展

2021-06-24 15:2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泰寧縣城的“紅軍街”

  泰寧縣城的“紅軍街”

  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亮):夏日時節,福建省泰寧縣的大田鄉村,黛瓦白牆,荷紅柳綠,溪水潺潺,山水林田間掩映著一處處紅色文化遺存,呈現出一幅“紅”“綠”交融的美麗鄉村畫卷。

  6月23日,“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福建站)採訪團來到三明市泰寧縣,先後走進大田鄉、紅軍街、東方軍司令部等地,重溫當年紅軍三進三出泰寧的紅色歷史,見證老區發展變遷。

  泰寧是最早的中央21個蘇區縣之一,紅色旅遊資源豐富多樣,有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總部(朱德、周恩來舊居)、紅軍街、東方軍司令部、紅軍醫院、蘇區銀行、紅色廣場、四大戰役(大洋嶂阻擊戰、新橋反擊戰、縣城保衛戰、建泰沿線阻擊戰)等眾多革命遺址遺跡,有充滿傳奇色彩的革命鬥爭故事和歷史人物事跡,是國內少有擁有類型眾多、自成體係、保存完好、具有一定規模的革命歷史遺存。2004年,泰寧縣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

  近年來,泰寧縣把紅色旅遊資源作為保護和開發的點,並借助世界地質公園品牌效應,在旅遊品牌、旅遊線路、產品推介、旅遊網站等方面予以紅色旅遊重點推介,唱響紅色旅遊品牌。

  泰寧縣城嶺上街,有一條明清風格的古巷,當地人稱為“紅軍街”。1933年8月中旬,朱德、周恩來率領的紅一方面軍指揮部從江西東移,經建寧抵達泰寧,入駐嶺上街12號陳家大院,在這里,運籌帷幄,指揮東方軍入閩作戰和江西撫河以東地域紅軍作戰。作為泰寧縣紅色旅遊的代表景點,“紅軍街”迎來送往了一批又一批的遊人,那滿牆鐫刻的紅色記憶,展示著革命精神的薪火相傳。

  在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同時,泰寧縣還積極加強紅色文化建設,深度挖掘革命前輩的廉政思想,提煉廉政精神,升華紅色廉政文化精髓,把廉政文化、孝德文化建設與紅色旅遊結合起來。眼下,泰寧紅色旅遊景區已成為黨員先進性教育、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熱點基地。

“紅軍賦”銅雕群

  “紅軍賦”銅雕群

  紅色文化凝聚民心,激揚鬥志,對革命精神最好的傳承和弘揚是發展產業,讓老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大田鄉生態環境優越,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鄉黨委書記呂孫平介紹,近年來,全鄉立足資源優勢,做好“紅色+”“綠色+”兩篇文章。在文旅產業上,圍繞紅色文化和綠色生態優勢,引進杭州途麓旅遊、金泰陽研學實踐教育營地有限公司,推動紅色研學旅遊和鄉村休閒旅遊,目前已累計接待遊客達5萬余人次。在農業產業上,鞏固發展煙葉、制種、水稻、筍竹等傳統產業,加快推進筍制品、洋芋粉絲等“一鄉一品”特色農業產業化。

大田鄉已打造成文旅小鎮

  大田鄉已打造成文旅小鎮

  “有產業才能真正脫貧致富”,大田鄉筍竹產業協會會長江愛年告訴記者,全鄉從事筍竹制品加工的有160余戶470余人,為了解決傳統筍制品加工模式周期長、易變質的難題,鄉黨委、政府投入資金300余萬元,實施集中烤筍中心及交易市場建設,目前已有25戶曬筍散戶入駐。

  “政府帶動、企業引領、農戶參與”的產業體係,以及“規模化種植、訂單式收購、組織化生產”的經營模式,正有效帶動這片紅色老區的農業轉型升級,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