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5月19日消息(記者 賈宜超)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今天上午,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辦、四川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等單位承辦的“國家應急廣播演練”在成都市和樂山市犍為縣舉行。國家應急廣播體係建設是國家“十二五”規劃文化事業重點工程。本次演練將檢驗應急廣播對突發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的處理、流轉、制作播發能力及聯動水平。
此次演練模擬樂山市犍為縣發生暴雨、洪水,相關預警信息經由各級應急平臺傳遞到公眾的全過程。演練中,國家應急廣播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發係統通過識別氣象、水利等部門發送的預警信息類型、嚴重程度、影響區域,形成發布頻次、呈現方式和發布范圍等方面的建議,調用調頻廣播、縣級廣播電視臺、廣播村村響、國家應急廣播網及國家應急廣播手機客戶端等向公眾發布模擬預警信息。
應急廣播各個係統根據不同場景和災害等級匹配不同的策略,分步驟進行響應。比如,一般預警信息:主要利用當地廣播電視臺日常節目或網站發布。只有嚴重且緊急的預警需要發布時,才面向影響區域插播電視字幕和音頻。當情況更加嚴重且緊急時,可以加大字幕尺寸、使用更醒目的顏色(需要加到視頻的字幕中)、提高插播頻次。最為嚴重且緊急時,甚至可以中斷廣播電視節目,播出預警信息和撤離指令。
今天的演練將分為三個場景,發送五條預警信息,模擬場景的災害情境相互關聯,嚴重程度逐級遞增,各係統將根據不同場景和災害等級進行響應。2014年,首次國家應急廣播演練是在四川廣漢舉行,此次演練是基于預警信息自動流轉的國家應急廣播第二次演練。
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領導下,國家應急廣播體係建設不斷推進。國家應急廣播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發係統和四川省應急廣播係統建設初步完成,並相繼投入試運行。本次演練正是為了檢驗這兩個係統的功能,特別是突發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的處理、流轉、制作播發能力及聯動水平,借此推動完善應急廣播工作流程和機制,從而使應急廣播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各級政府的應急管理工作,提升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國家應急廣播中心建設的國家應急廣播預警信息自動適配播發係統作為未來國家應急廣播平臺的信息接入口和先導係統,目前已與來自水利部、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等單位的應急信息實現了自動實時共享。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已與廣西、四川等7省區的新聞出版廣電局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推進應急廣播預警信息發布研究及試點試驗,探索建立多級聯動機制。此外,國家應急廣播網、國家應急廣播官方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都已實現常態化的成熟運行,並不斷深化和創新內容建設和品牌建設。
[責任編輯: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