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里居住了十多年,周圍許多老朋友得了癌症。”王大爺向記者表示。平時都一起散步的朋友們有的得了肝癌,有的得了胃癌,“都說病從口入,幾年前小區自來水抽的是地下水,燒開以後都是水垢,我擔心水質不幹凈。”王大爺說。
來自湖北的小李在北京工作了五年,在北京上完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國企工作。月薪五千的她只能暫時租房。這是她在天通苑居住的第四年,雖然今年房東又漲了房租,她仍然表示不考慮搬出天通苑。“就算房租漲到一千塊錢一個單間,但是房子很新還很漂亮。這種價位在北京五環內都租不到的,性價比很高。”
不僅是剛工作幾年的白領,更多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其低廉的房租,也都紛紛涌進天通苑入住。據統計,2013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22.9萬人,並不包括高職與研究生人數。截至2012年底,天通苑常住居民將近40萬人口,而流動人口60萬。每年有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和外來務工者入住天通苑,因為其低廉的房租和相對便利的交通。50年代的垃圾掩埋場,如今已成為“亞洲最大居民社區”。
當記者詢問是否知道天通苑所在地上世紀50年代曾是垃圾掩埋場時,王大爺表示“知情”,並遙指天通苑麗水園方向,說:“以前,垃圾場在那邊!”而住在天通苑麗水園附近的小李則告訴記者,天通苑西區以前都是垃圾場。多數居民對垃圾掩埋場的歷史表示有所耳聞,但具體地點卻眾口不一。
土壤污染修復難度比大氣污染大得多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副主任王寧對癌症高發區存在的原因解釋說:“人口集中和老齡化程度較高都會導致在癌症發病率上得到體現,因此在疾病的形成中人口遷移在所難免。”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