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   正文

專家:魚翅消費是傳統文化 拒食魚翅是極大浪費

2012年08月17日 09:23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鯊魚肉在歐美國家非常受歡迎,鯊魚制品也只是普通的食物。以鯊魚瀕危為由,一群吃鯊魚肉的人帶頭譴責一群吃鯊魚鰭的人。為什麼一些非政府組織只呼吁‘拒吃魚翅’,卻從不提‘拒吃魚肉’?——他們背後另有目的。”林丁貴這樣認為。

  他還認為,一些所謂“割鰭棄肉”的影像畫面是數碼合成的。“從經濟上看,漁民賣一套魚翅收益極為有限,魚翅源頭價很低,他們沒有動力去捕鯊割翅。捕鯊是合法漁業,在約440種鯊魚中,《華盛頓公約》收錄保護其中的4種,其余絕大多數並未瀕危。”

  “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

  野生救援協會自2006年以來一直推動“拒食魚翅”,該協會提供的報告稱,消費者對魚翅的需求把鯊魚捕撈推向空前嚴重的程度,有些鯊魚種群的減幅高達99%,有些種群甚至已經完全消失。

  這份報告還稱,每年因魚翅交易而捕獲的鯊魚約有2600萬~7300萬條,如今魚翅的價格高至700美元/公斤,消費者對魚翅羹的旺盛需求成為鯊魚捕撈業的強勁動力,目前參與鯊魚制品交易的國家已超過125個。

  協會首席代表子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鯊魚重量大,對出遠洋捕撈的漁民來說,帶幾條鯊魚回去不現實。鯊魚肉需要快速冷凍處理,才能防止其中的尿素轉化為使肉產生臭味甚至毒性的氨。除魚翅外,沒有其他價值可以帶回來,所以漁民大多在海上切鰭,把其他部分丟掉,95%的鯊魚軀體都被浪費。”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