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科舉第一人墓志銘在泉發現(圖)
時間:2006-01-13 10:11 來源:
“泉州發現臺灣科舉第一人蘇的墓志銘,而蘇還是北宋科學家和宰相蘇頌的後代!”昨日,泉州海交館研究人員劉志成向記者透露了他的最新發現。
厝內發現墓志銘
據劉志成介紹,墓志銘是在南安石井鎮文物收藏者張福家厝內發現的。該墓志銘長方圓頂,長67厘米,寬46厘米,厚2.5厘米。玄武岩質,額部雕一長匾形,內篆書“皇清”兩字,兩旁浮雕雙龍相向飛舞,雲氣飄舞其間,額下部橫行篆書“鄉進士截選文林郎巍蘇公暨配孺人懿勤葉氏合葬墓志銘”。額下即一周長方花枝圖案邊框。框內即墓志正文,正文引豎行楷書陰刻,行46字。
墓志銘開頭是一行楷書篆文,上面寫著:“皇清鄉進士截選文林郎巍蘇公暨配孺人懿勤葉氏合葬墓志銘”。接下來是撰文、篆額、書丹者的官銜姓名。具體是這樣的:賜進士出身大理寺右寺,國子監博士,員外郎,陜西己卯科鄉試同考試官林洪烈撰文。長訂、順昌縣學教諭葉在茲篆額,歲貢生候選訓導葉道坦書丹。
此外,墓志銘還刻著其子孫、曾孫12人的名字,末尾還刻著“晉水興殖堂鏤”。劉志成介紹說,清朝時同安縣隸屬于泉州,可見這是在泉州刻鏤的。
主人是臺科舉第一人
墓志銘記載說:“王師底定臺灣,置郡建學。郡遂以鳳山弟子員登丁卯賢書。昔閩之科目,歐陽詹開其先;今臺之科目,巍開其先,俱稱盛事。”
這意思是說,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施瑯率清軍平定臺灣,鄭克爽降清後,清政府在臺灣設立一府三縣,即臺灣府、臺灣縣、鳳山縣、諸羅縣,隸屬于福建省,後即設臺灣府學及三縣縣學。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蘇即以鳳山縣生員,參加首次臺灣科舉,並考中舉人。福建科舉,唐朝泉州歐陽詹是第一人,而臺灣科舉,蘇是第一人。
無獨有偶,劉志成還在其他的文獻中,發現了這一記載。據清朝巡視臺灣兼提督學政監察禦史范鹹等修的《重修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志說:“康熙二十六年,福建提督張雲翼奏準:臺灣於閩省鄉試另編字號。額中一名。”又記:“康熙二十六年丁卯科鄉試蕭弘木梁榜:蘇,鳳山附生。”高拱乾等修的《臺灣府志》卷八·人物志·舉人年表內的記載也持相同提法。
“因此,可以證明蘇就是臺灣科舉的第一人。”劉志成斷定。
證明兩岸血脈相連
據劉志成介紹,收藏者張福家曾透露該銘是其于10年前從同安人手中購入的。可能是蘇夫婦合葬墓毀于兩岸炮擊,或平整土地,致使墓志銘出土,而流入其他收藏者手中。
“墓志銘的發現,證明臺灣與福建、泉州的密切關係。”劉志成說,這也充分證明了祖國大陸與臺灣的政緣、學緣、文化緣、人緣密不可分。
相關鏈接
蘇(岢)生平
據劉志成介紹,墓志銘里明確記載說,蘇生于明朝崇禎丁醜年(即崇禎十年,1637年),卒于康熙戊寅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62歲。夫人葉氏,生于崇禎己卯年(崇禎十二年,1639年),卒于康熙壬辰年(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74歲。“以癸巳年(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七月二十七日千時合葬於朔風里十四都,後倉保,洋塘鄉。”洋塘鄉即今同安縣大嶝島。墓志末尾銘:“山翠海濱佤,勢遠力雄。左右纏護兮,穴藏其中。吉地待人兮,有德之宮。鬱蒼佳氣兮,啟佑蕃昌。”
(來源:中華譜牒網)
編輯:秋日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