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止等車的旅客購買 當地市民也鐘愛臺鐵便當
人來人往的臺北車站每天都有這樣的景觀——人們排起長隊購買臺鐵便當。臺北市民“中午出來逛逛就為來吃臺鐵便當,好吃啊!”
油光水滑的排骨、色澤誘人的鹵蛋……打開便當飯盒就能聞到陣陣香氣撲鼻而來。承載臺灣人集體記憶的臺鐵便當,最便宜的紙盒裝60元新臺幣,最貴的木片圓盒也不過100元。60多年來,從坐火車的果腹之物到如今的有口皆碑,從車廂巡回叫賣到網絡電話搶購,小小便當書寫著不平凡的美味傳奇。
李玉霞是臺北鐵路餐廳的經理,她說,臺鐵便當也曾經一度沒落,為了讓臺鐵便當重整旗鼓,這幾年她不僅費盡心思提升食材的口味,也在食品安全和健康方面下足了功夫。她要求便當要少放味精,炸排骨的油至少一天換兩次,鹵汁也要每天更換以保持新鮮,不僅如此,臺鐵便當還精挑細選米肉以及根據季節不同改變搭配的時令蔬菜。每個細節都不馬虎,才成就了今天全臺灣聞名的鐵路便當。
不希望顧客多買反而勸少買?
面對慕名而來想多買帶便當的客人,李玉霞常常會勸客人少買一點,因為便當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所以放久了就會影響味道。
在面積不過二三十平方米的臺鐵便當廚房里,記者看到剛出爐的雞腿、排骨已經“整裝待發”,高效快捷的流水線作業將它們分裝在一個個便當內。據了解,目前僅臺北車站內售出的臺鐵便當一天就高達5000份。而在全臺灣,2010年臺鐵便當就創下日銷售量超過15000份,全年銷售總量達到3.3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