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臺灣菜的味道

時間:2010-05-18 13:56   來源:搜狐旅遊

  “食字路口”是臺灣的一檔美食娛樂節目,融合了邊走邊吃、菜名接龍、明星嘉賓等元素,據說收視率還很不錯。有朋友告知,“食字路口”目前來到了廣州,別誤會,這可不是那檔節目,而是一家同名的臺灣菜餐廳。

  位于恆寶廣場的“食字路口”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臺灣菜餐廳,新開張還不到三個月,卻已經擁有了一批追隨者,年輕人居多,其中也不乏在廣州的臺灣人,有一些更是把這里當成了自己廚房,一周最起碼要來個三四次。

  老板雖是廣東人,但他的師父卻是臺南人,跟隨學藝的他自然做得一手地道臺灣菜,這也正是餐廳受歡迎的最大原因。

  說起這臺灣菜,口味清淡,菜品精致,融會了閩菜、粵菜及客家菜的烹調手法。不論燉、炒、蒸或水煮,都趨于清淡。加之臺灣四面環海,海資源豐富,所以臺灣菜一向以烹煮海鮮聞名,滋味本就鮮美的海中鮮,不需太多繁復的佐料及烹調法,就已是美味無比。而以中藥材熬燉各種食材的藥膳食補,是臺菜的另一特色,雖然各地方菜係中亦可見中藥入菜,還是不如臺菜對藥膳食補之熱愛。

  麻油腰花,是餐廳的主打菜,也是一道臺灣的家常菜。選用臺灣黑麻油,放入腰花進行炒制。關鍵是火候的掌握,時間過長腰花就會變老,適當加入的蔥姜則起到去腥提鮮的作用。“這個季節吃腰花會不會太補?”老板卻告知,臺灣人就是這樣吃的,來這里的客人也都接受。看來,美食的力量就是大呀,只要美味,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姜母鴨,也是一道家常菜,由鴨、老姜和20多種藥材一起煲制而成。鴨肉軟爛,入口有著濃鬱姜味,卻不覺過分。據說,這道菜的精華全在湯汁里,而我卻對鴨肉情有獨鐘,接連吃了好幾塊。

  紙火鍋,最早源于日本,傳到臺灣之後,沒想到竟然大受歡迎,成了臺灣菜的一個代表,典型的“拿來主義”。這里的紙火鍋元貝皇,原料元貝、西蘭花、胡蘿卜,集于一鍋之內。下面則用芽菜墊底,這樣做不僅給整個味道注入清甜,更可防止幹鍋。

  蚵仔煎,典型的臺灣小吃,也是記者的“心頭好”,蚵仔、雞蛋、小白菜加入蚵仔煎粉里煎制而成,配上泰式辣醬,酸辣之中隱約透出一絲甜意,充滿嚼勁的口感更是讓人大呼過癮。此時,這樣的一餐方才算得上完滿。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