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檳榔西施不逢迎 真誠贏得尊敬

時間:2011-07-11 08: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文《大陸人看臺灣-檳榔西施的微笑》。作者講述隨團在臺灣旅遊期間和“檳榔西施”的接觸,“檳榔妹”憑借自信、真誠、坦率的微笑和耐心地介紹有關檳榔的故事,因而贏得作者這批“搗蛋鬼”們的尊敬和掌聲。

  文章摘錄如下:

  去臺灣前,就聽過檳榔妹的傳說。在臺灣,我們團乘車去阿里山途中,沿途公路邊不斷看到小小的檳榔屋。屋里都有個穿“三點式”的檳榔妹。導遊說,路過這里的司機一般都嚼檳榔,嚼檳榔後人會紅光滿面,精神抖擻。檳榔屋賣的檳榔一粒要100元,比市面貴幾倍。但檳榔屋的生意很好。原因是買檳榔的人可以飽眼福,邊看檳榔妹邊嚼檳榔很愜意。

  親口嘗一嘗

  導遊的話,引來我們竊笑和私語。有人提議,何不買檳榔嘗嘗,又看小姐?大家紛紛響應。導遊說:“你們就一粒一粒的買,讓檳榔妹多幾次‘送貨上車’,大家就能多看幾次。”

  于是,車子在下個檳榔屋前停下。導遊招手讓檳榔妹“送檳榔上車”。那檳榔妹微笑上車,彬彬有禮的問:“哪位買檳榔?”只見“搗蛋張”舉起手。原來,他為了“多看”檳榔妹,把座位從前排調到後排。檳榔妹微笑走到車尾,熟練的從小袋子撿出一粒檳榔,用小刀切掉頭尾,又打開一個精美的小盒,用小刀刮出少許白泥膏攤在檳榔葉上,包好遞給“搗蛋張”。含笑說:“這粒調制好了,沒有異味,您可以吃了。”“搗蛋張”接過後聞了一下。說:“這是什麼味?”檳榔妹說:“您沒嚼過吧?您要知道檳榔的味道,就親口嘗一嘗。”

  笑不是逢迎

  臺灣嚼檳榔的歷史悠久。“檳榔西施”是90年代促銷檳榔的“模特兒”。雖有爭議,但延續至今。

  其實“檳模”和大陸的“車模”性質一樣。她耐心的介紹和真誠的微笑使得車廂里安靜下來。贏得了尊敬。可她下車後“玩笑李”又喊她“送貨上車”。她又微笑上車,如前次一樣把檳榔給“玩笑李”。“玩笑李”問她:“唱《採檳榔》好嗎?”于是她就唱:“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她用“心”唱的歌,彷佛把我們帶到檳榔樹下,分享愛情故事。

  車箱里響起了掌聲!就這樣,那個檳榔妹前後4次上車,可她每次都微笑而來,都講與檳榔有關的故事。我突然感覺她的笑不是逢迎,是自信,是真誠,是坦率!是她真誠和自信贏得了我們這些“搗蛋鬼”們的尊敬和掌聲!我想:我太太在從事推銷產品能有如此的笑容、耐心、自信、真誠,豈不能推廣更多產品?于是我決定買粒檳榔送太太。

  我下車來到檳榔屋。在屋里,我看到牆上貼著臺北首位奧運金牌得主跆拳道女運動員陳詩欣的畫像。就問她:“你學跆拳道?”她說:“沒有。但陳詩欣也做過檳榔西施,是我偶像。我是在校大學生,我是利用假期打工做檳榔妹的,每月有5萬多新臺幣收入。我的夢想是到海外留學、實現文學夢想。”

  上車後,我聽著滿車人對檳榔妹新看法和新評價。自己更為她祝福,不管她以後去“撒哈拉大沙漠”也好,去找她“青山高流水長”的檳榔哥也好,我都祝福她寫好人生,能實現文學夢想!(吳景勳)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