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早期產業以農業為主,隨著時代進步,工商服務業取而代之,成為社會產業主軸。此後,鄉村里的年輕人少了,耕種的地荒蕪了,連那份古早農村的純樸風光,也慢慢遺失了。
所幸,在臺灣東部的一隅,有群人為了保存早期農業的面貌,造水車、開老窯、帶導覽,回鄉的年輕人與堅持的老農民,共同譜出屬于池上的大地農歌。這是萬安小區,是個有臺灣味的故鄉。
沿著一片稻綠,進入197號縣道,萬安小區小小的,有些偏僻,卻有著世界級的稻浪美景,開闊而無垠。
第一站稻米原鄉館,古樸的外觀,與紅磚瓦層層堆砌,是數十年載的往事軌跡。曾是農會倉庫的這里,早期用來置放肥料,經過當地小區發展協會的巧手,搖身一變為小區的大客廳,不僅成為對外的窗口,也是地方文化匯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