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清朝臺灣從未啟用的“新城”

時間:2011-08-09 08: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夜幕低垂時刻,人來人往依舊,更顯古城風華幽幽。(記者謝禮仲攝影)
 

  它,曾是一座被期待、被盼望的風光新城,古城門上的門神依舊駐守如昔,看著人們過往數百寒暑,清代先民到眷村老翁,每天穿梭經過城門……,直到,從未啟用的“新城”變“舊城”,成為國家一級古跡。

  這座位于左營、清朝道光6年(1826年)完成的鳳山舊城,應該可稱為一座“新城”。

  清朝納臺灣為版圖後,于明鄭時期屯兵所在的興隆莊,設置鳳山縣的縣城。康熙61年(1722年)朱一貴事變平定後,清朝一改臺灣不得築城的政策,築起長810丈、高1丈3尺,左倚龜山、右聯蛇山的臺灣第一座土城。

  乾隆51年(1786年)林爽文事件攻破縣城,縣治被迫移往今天的鳳山市,插刺竹聯起4座城門而成“鳳山新城”,孰料,地勢平坦、無天然屏障的竹城,又在嘉慶10年(1804年)被海盜蔡牽與山賊吳淮泗攻毀。官府倡議遷回舊城,改土城為石城,並舍蛇山將整座龜山包圍在內以利攻防。

編輯:董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