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臺灣掠影 夏日看海聽風

時間:2010-08-16 10:55   來源:網易旅遊

  臺灣是個很特別的地方。論其風景,與大陸相比實屬平平,但是明知如此還是想去,一個原因是到臺灣不容易,越難到達的地方越能吸引人,一個原因是總對臺灣有一種特殊的歷史情懷。從小就總被提醒在海峽的另一岸,生活著和我們同根同源的“臺灣同胞”,怎能不去探望探望?

  第一次去臺灣,有點貪多,一路走了臺北、南投、新竹、嘉義、臺南、高雄、墾丁、臺東、花蓮、宜蘭等地,看海聽風,“打狗摸貓”(參觀英國打狗領事館和臺灣南端貓鼻頭景點)。語言交流雖無障礙,但也處處感到“新鮮語文”,大多似曾相識。來臺灣猶如訪問一位神聊許久的網友,初次覿面,但感覺絕非素昧平生,陌生的環境中處處有親切的熟悉感,也感受到些許的文化差距和歷史隔閡。這種旅遊感受從未有過,姑且略記一二。

新鮮活潑臺灣島

  有人曾評論:臺生如劉備,陸生如曹操。臺灣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比內地強,臺北的“忠孝東路”、“信義商圈”等,臺灣男人名字中多用的“忠”、“孝”、“信”、“仁”,女子名字多用的“淑”、“惠”、“婉”、“娟”,無形中就是古風灑然。剛到臺灣,和當地人交流了幾句,我連語調都不知不覺給軟化了。

  臺灣的電視劇是最像奶油蛋糕的,文學也如新鮮的珍珠奶茶一般多含高糖,比較陰柔。臺灣經濟和臺灣媒體則非常活潑,作為媒體人,我特別關注臺灣的電視節目,當地的名嘴在電視上從不端著架子,陰柔的聲線辯論問題卻是真刀真槍硝煙彌漫,非常真性情。他們的新聞速度也超快,雖然吵吵嚷嚷,有些甚至氣勢洶洶,但是透明度和現場感很強,讓人感覺活潑生鮮,猶如吃火鍋一樣過癮。

演唱《阿里山的姑娘》最受歡迎

  海島性格喜歡直抒胸臆,在臺灣好幾次碰見當地人直接和我說:“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現在臺灣經濟不景氣,大陸同胞來幫助我們,我們歡迎!”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前,一位老人一邊推銷他的旅遊紀念品,一邊大聲吆喝:“快買快買,馬英九上臺你們才能來臺灣旅遊,要是民進黨上臺你們就來不了了,抓緊機會買吧!”令人聞之莞爾。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長圍著青山轉。”歌曲《阿里山姑娘》堪稱我們集體記憶中的歌聲,目前,在臺灣大陸遊人如織,摩肩接踵,最受歡迎的歌就是這首,當地人只要一唱,氣氛馬上活泛,鐵定馬上召聚不少大陸客圍觀。

臺北故宮博物院

  在故宮博物院觀“三寶”

  故宮博物院是臺北必去之地,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些寶貴文物大部分原來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據說,一個人全部看完,需要將近30年的時間。

  館內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鎮館之寶是翠玉白菜、毛公鼎、東坡肉形石。

  鮮活欲滴的翠玉白菜傳說是慈禧陵流失之物,原來是清末光緒皇帝瑾妃的嫁妝,由半白半綠的翠玉巧雕而成,上有蝗蟲和螽斯各一。白菜寓意清和“百財”,螽斯則寓意多子多孫。

  據考證,毛公鼎是距今2800多年前周宣王時期的“國之重器”,是世界上銘文最多的古青銅器,銘刻了32行497個篆書文字,筆力遒勁,李瑞清題跋鼎時說:“學書不學毛公鼎,猶儒生不讀尚書也。” 

  肉形石有拳頭大小,色澤紋理酷肖紅燒肉,連皮帶肉,肥瘦相間,油光宛然,倣佛剛剛紅燒出來,甚至可以清晰看到肌理和毛孔,足以亂真。

  我還專門去看了中學歷史教科書載圖的宋定窯白瓷嬰兒枕。肥碩的嬰兒雙手交叉為枕,兩腳彎曲交迭,模樣純真可愛。實物與教科書相映證,這感覺真好。

  臺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小很多,但是勝在藏寶之豐,人氣很旺。不過現場秩序井然,沒有嘈雜聲。導遊們給自己帶的每個遊客發一個特制的耳機,進入展廳後能收聽到導遊近在耳畔的現場解說,還避免了大聲說話的弊病,這個方法非常實用,值得推廣。

  這里的旅遊紀念品極具特色,印有所藏書畫的書簽、名片盒和翠玉白菜小挂件等很受歡迎。我買了一個印有懷素《自敘帖》的精致名片盒,350元新臺幣。我最喜歡的是以故宮所藏青銅重寶紋飾為設計主題的耳環,300元新臺幣一副,非常典雅美麗。就此買了一副,在臺期間日日戴上。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