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旅遊

赴臺個人遊緩緩“升溫”

時間:2011-10-20 14:41   來源:經濟日報

  右圖 10月16日,廈門客家人在臺北參加“客家嘉年華”中的創意踩街遊活動。吸引大陸遊客參與臺灣傳統風俗,已經成為臺灣旅行社推介當地旅遊的主要手段之一。 新華社發

  10月12日,在國務院臺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再次成為焦點問題之一。

  據發言人楊毅介紹,“十一”黃金周期間,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達到21611人次,其中個人遊的人數是2386人次。截至10月7日,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已經達到了86.8萬人次,個人遊約為1.1萬人次。

  事實上,大陸申辦臺灣個人遊通行證者已有4萬多人次,而真正的赴臺個人遊只有1萬人次;赴臺個人遊每日上限為500人,但7月份以個人遊名義入境的陸客只有633人。這樣的落差讓業界對赴臺個人遊的前景提出質疑。

  情況在9月份出現轉機,赴臺個人遊也由此開始緩緩“升溫”。

  根據臺灣入境部門統計,8月份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人數為3462人次,是開放初期6月份至7月份總赴臺人數852人次的4倍多;9月份赴臺申請6965件比8月申請數4925件增長41%,入境人數4221人次比8月份增長22%,平均每日約有232位大陸旅客申請個人遊入臺。此外,10月2日當天,赴臺個人遊大陸遊客超過600人次。

  記者致電中青旅(600138)有關負責人時也了解到,

  從10月份開始,中青旅赴臺個人遊遊客數量明顯增長,其中上海青旅9月份赴臺個人遊出發的人數為200人次;但10月份剛剛過半,出發數已超過200人次。種種跡象也表明,赴臺個人遊已經逐漸度過磨合期,開始逐步升溫。

  赴臺個人遊升溫的主因是大陸潛在的巨大市場。

  10月8日,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與廈門商報聯合發布的《2011年北京、上海、廈門民眾赴臺個人遊意願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在北京、上海、廈門三地民眾中,有46.03%的受訪者願意以個人遊的方式去臺灣旅遊。

  調查顯示,即使在對臺交流較為頻繁的城市,94.22%的民眾都沒有去過臺灣,近六成受訪者表示希望去臺灣參觀著名景點,近半數受訪者選擇用3天至7天的時間遊寶島。可見,赴臺旅遊無論是組團形式還是個人遊形式,都有極大的擴展空間。

  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接受採訪時也印證了這一觀點。他說,從6月底赴臺個人遊開放至8月底,大陸申請赴臺個人遊簽注的數量為2萬多人次。但至10月11日,該數字已經躍升至4.7萬人次,其中上海地區的申請總人數達1.87萬人次。

  楊瑞宗說,開放個人遊之前,島內媒體曾算過一筆賬,個人遊每天開放500人,依去年陸客赴臺每天平均消費245美元、每人來臺最長15天估算,今年下半年就可創造百億元新臺幣的觀光收益。“對臺灣的旅遊市場來說,個人遊的加入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是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相互了解的好事,我們還會一如既往地採取措施,積極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持續、健康、有序地發展。”楊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這樣表示。

  同時楊毅還透露出3個方面的訊息:第一,海旅會、臺旅會10月13日已經就擴大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相關事宜進行了磋商;第二,大陸對擴大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試點城市持積極態度;第三,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需要加大宣傳力度;這無疑也給兩岸的旅遊業者和臺灣民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鏈接

  虹橋機場赴臺個人遊人數首超團體遊

  本報訊 據上海虹橋邊檢站消息,大陸居民赴臺灣地區個人旅遊自今年6月28日實施以來已經3個月,經虹橋機場赴臺個人遊人數首超團體遊人數。

  虹橋邊檢站統計數據顯示,6月28日至9月28日,經虹橋機場赴臺個人遊人數達700余人次,而同期赴臺團體遊為500余人次。總體來看,赴臺個人遊人數呈逐月遞增態勢,且增速喜人,赴臺團體遊則保持平穩。從數據來看,6月28日至7月27日赴臺個人遊人數不足40人,而7月28日至8月27日則增至250余人,8月28日至9月28日則猛增至450余人。

  市場人士分析,個人遊已脫離團隊的概念,遊客可享受充分自由的心境,可以自行安排旅遊路線,所以會被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接受。

  航空公司相關人員介紹,近期“虹橋—松山”航線一票難求,“十一”黃金周期間,赴臺個人遊人數將會再創新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結伴而行,選擇赴臺個人遊。而年紀略大一些的則選擇團隊遊,這樣會省去很多辦手續的過程。

  虹橋邊檢機關介紹,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在臺灣停留時間自入境臺灣次日起不超過15天。有赴臺個人旅遊計劃的大陸居民可根據該規定,視情盡早向指定旅行社和有關部門提交有關申請,辦理相關手續。

編輯:王曉蕊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