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社”報道,臺灣研究團隊2011年上半年在玉山進行山椒魚研究時,發現“阿里山山椒魚”大量出現于玉山群峰。玉管處今天說,山椒魚是否受氣候暖化影響往高海拔山區移動,有待較長時間的監測。
玉山公園管理處指出,山椒魚是冰河時期孓遺物種,臺灣是全世界山椒魚物種分布的最南界,在全球氣候極端變遷下,氣候暖化問題已對山椒魚生態產生嚴重衝擊。
玉管處特別以山椒魚進行長期監測與研究,藉以了解全球氣候變遷對于玉山地區環境的影響。
玉管處委托臺灣師范大學生物研究所教授呂光洋團隊,在2011年上半年對玉山園區進行的山椒魚研究,發現“阿里山山椒魚”大量出現于海拔3600米以上的玉山群峰。
玉管處指出,研究團隊在高海拔的玉山群峰,共記錄到95只山椒魚,遠多于中海拔塔塔加地區的48只,“單位努力量達到每人每小時1.7只以上”,為近年山椒魚研究所少見。
山椒魚慣常棲息在較冷的地區,在玉山群峰發現大量山椒魚,是否代表山椒魚受氣候暖化影響有往高海拔山區移動現象?玉管處保育研究課長蘇志峰認為還有待較長時間的監測研究,因為同時期阿里山及塔塔加地區的山椒魚棲地,山椒魚數量並沒有明顯減少。
蘇志峰表示,山椒魚在高海拔玉山群峰大量現蹤,目前僅能解讀說,高山的保育工作做得蠻好的。他並提醒山友,登山不要污染水源,將垃圾廚余帶下山,勿擅自離開步道,以免破壞山椒魚的棲地,為這群高山珍貴物種保留完整的棲息環境。
玉管處說,目前在玉山園區內僅發現“阿里山山椒魚”1種,但園區棲地多樣性高,棲地保存完整,研究團隊不排除還有其他種山椒魚存在的可能性。
玉管處指出,“阿里山山椒魚”是臺灣特有種,為珍貴稀有的兩生類瀕危保育類動物,主要分布于臺灣2000米以上的針葉林或闊葉林底層溪流、冷泉及滲水處附近。
玉管處表示,“阿里山山椒魚”個體通常躲藏在石頭或朽木等遮蔽物下,體長只有約11厘米,體色為均勻的黑褐色或褐色,體背除有白色小圓形斑點外,有少數個體具有明顯特殊形狀斑點;其前腳4趾,後腳具5趾,是辨識阿里山山椒魚最重要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