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是大陸居民出行的一個高峰期,但和赴港澳、歐洲、東南亞遊的熱絡景象相比,已開放三年多的的陸客赴臺遊這個夏天有點“冷”,從5月至7月,赴臺遊人數連續下降。而剛啟動的陸客個人遊,也沒出現預期的爆滿景象,開放一個月有余了,只有五六百人赴臺“趴趴走”,這與預期每天至少500人的目標相去甚遠。赴臺遊的“冷局”會持續下去嗎?兩岸的旅遊業者該如何應對?對此,導報記者進行了深入的採訪調查。
簡化手續 降低兩岸直航票價
前一段時間,臺灣多家媒體公開質疑開放陸客赴臺個人遊僅限三個城市,導致開放首月人數少得可憐,應盡速去除限制,擴大開放范圍。對此,臺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謹慎指出,赴臺個人遊第二批城市何時開放,“目前沒有時間表”,由于7月是開放個人遊首月,雙方辦證程序需要磨合,造成了時間延誤,也影響部分遊客出遊意願。
而站在旅行社方面來說,要提升赴臺遊人氣,除了開放更多城市、簡化手續外,他們還希望能調降航班票價。“現在兩岸航班在逐步增加,而價格卻沒怎麼降,這很不合理!”廈門一旅行社老總抱怨道。
加大宣傳 臺灣不止有日月潭、阿里山
由于近期赴臺陸客人數下降,臺灣旅遊業界紛紛加大在大陸宣介力度,具有官方背景的臺旅會尤為積極。7月中下旬開始,臺旅會北京辦事處帶著臺灣旅遊業者接連在京滬廈三地舉行推介會。他們還將在8月到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地舉辦專場觀光說明會,重點介紹臺灣深度遊線路,包括明年將在彰化鹿港小鎮舉行的“臺灣燈會”。
臺旅會主動走出去的舉措,在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大陸委員會召集人陳怡璇看來,目前赴臺遊在大陸宣傳須打破誤區,要讓陸客突破日月潭、阿里山、臺北“故宮”等耳熟能詳的概念。“臺灣值得玩的景點遠不止這些!”陳怡璇強調,過去大家“主攻”首次赴臺的陸客,現在應主攻再次赴臺的,不能再進行走馬觀花式的推介,須在傳統行程之外,重點包裝具有臺灣人情味的線路,推出更加精致的旅遊安排,才能吸引回頭客。
提升品質 調高團費、減少購物點
對于近期赴臺遊人數下降,臺灣金環球旅行社董事長翁炳讚深有感觸。他透露,金環球旅行社近兩個月每月只有七八十團客人(每團約15人),而之前平均每月都有140團,客源減少近一半。對此,翁炳讚感覺很無奈,“該旅行社做的,都很努力改進了,但關乎旅遊安全、旅遊品質,還須有關部門共同努力”。據他介紹,旅遊品質的提升,關鍵在于要減少購物點,但此舉勢必影響旅行社的收入,要靠提升接待成本來彌補。據了解,目前臺灣多數旅行社已調整陸客接待費用,由過去40-50美金/晚,提升到不低于60美金/晚。業者希望以價格來換品質,進而贏得好口碑。
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姚大光強調,大陸旅行社與臺灣旅行社合作時,要找有簽“自律公約”的旅行社,以保證赴臺遊質量。據姚大光介紹,今年9月底前,臺灣當局會要求島內所有接待陸客的旅行社,都要簽“自律公約”,旅行社須遵守最低報價。
因一直堅持品質旅遊,臺灣雄獅旅行社在島內旅遊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做到一枝獨秀,近兩個月接待陸客數不降反升。該旅行社入境部經理葉宇翔透露,他們公司重點經營高端精致路線。一些服務的價格雖然貴些,卻能吸引不少回頭客。
保證安全 及時發布危險預警
針對近期赴臺遊遇冷,臺旅會給出一些理由,其中提到阿里山小火車事故和塑化劑風波。在旅遊界從業幾十年的翁炳讚強調,這兩年大批陸客來臺,島內的旅遊硬件設施跟不上市場發展,這必須引起重視。
而姚大光也指出,想提振陸客赴臺遊人氣,當務之急就是確保陸客安全。他疾呼,臺“交通部”要重視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一再發生,否則讓遊客心有余悸,又怎麼會想再來臺灣遊玩呢?!
對此,楊瑞宗主任對導報記者表態,確保陸客旅遊安全是臺旅會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具體介紹說,臺灣近來添置不少硬件設施,如在蘇花公路和阿里山公路已完成全程雨量監測係統設置,能監測到每小時雨量及瞬間雨量,以便第一時間通知旅行社和帶團領隊,提醒遊客繞開危險路段。(《海峽導報》 記者 張燕娟 實習生 王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