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途輟學到黑客原則,從特立獨行的外表到放蕩不羈的言論,扎克伯格一步步地挑戰世俗。只要能保持自我、獲得“酷”的感受,他從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也使他輕松地超越了外界的一切羈絆,隨心所欲地去追求成功。
徐悲鴻說過一句話:“一切成功者,都是偏執狂。”顯而易見,在扎克伯格充滿稚氣的臉龐之後,還隱藏著另一個不為人知的特性,那就是叛逆。
而在京劇臉譜里,狡詐、飛揚、肅煞的人物慣用白臉。由此,我們不妨用“白臉的叛逆”來定義扎克伯格的第二張臉譜。扎克伯格v
比爾·蓋茨是個非常有天分的人。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有天分的人,但不是每一個都能開公司。有些人成為博士,用他們的方式改變世界。
背景:
提起扎克伯格,人們總是要把他與別的富翁比較一番。其中比較最多的當數比爾·蓋茨。
從成長歷程看,這兩個人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兩人都是技術天才,都在中學時就會編程,並提供給他人使用。兩人都曾進入哈佛深造學習,又都是為了創業選擇輟學。兩人都是在19歲時開創了屬于自己的公司,年紀輕輕就成為了億萬富翁。
兩人都擁有極其前瞻的眼光,並給整個時代帶來了轟動效應。“讓全世界的桌子上都擺放一臺電腦”,這曾是比爾?蓋茨的夢想。而扎克伯格同樣具有改變世界的宏大夢想。他以“致力于將這個世界打造成一個更為開放的地方”作為自己的夢想。為此,他要做的是改變世界,改變人們的生活,而並非像一般公司那樣僅僅為了賺錢去生產產品或者提供服務。
相似的經歷,使不少人總是把扎克伯格稱為“比爾?蓋茨第二”。但聰明而孤傲的扎克伯格卻對這個稱謂多少有些不屑。正如他所言:“外界非要給我加上‘比爾?蓋茨第二’的帽子,這是你們的一廂情願。我為什麼非要成為比爾?蓋茨?微軟靠的是Windows和office發家,而承載我夢想的是互聯網,更具體地說是Facebook。”
正如微軟和Facebook不能簡單的相提並論,扎克伯格與比爾?蓋茨同樣不具有可比性。比爾?蓋茨創立微軟,本質上是讓電腦為人服務,係統不斷升級,電腦也越來越人性化;而扎克伯格則是以人性為基礎,將所有的人通過網絡緊密地連係在一起。雙方的基礎不同、理念不同,決定了他們建立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企業王國。
此外,不少人還經常拿扎克伯格與喬布斯的經歷相比。眾所周知,兩人都是輟學生,喬布斯是從里德學院輟學,扎克伯格是從哈佛大學輟學。兩人都在很年輕時就創建了自己的公司,並引起了全球的關注。23歲時,喬布斯的財富就達到了100萬美元,25歲時,這個數字達到了1億美元。而扎克伯格在28歲時身價超過了100億美元。
細心的人們還發現,兩人在著裝上都很“雷同”。在時尚雜志評選IT界最差著裝男士時,扎克伯格以其T恤、牛仔褲和人字拖鞋擊敗了以黑套頭衫、牛仔褲和跑鞋為標志的喬布斯,“榮”登榜首。
更重要的是,有人甚至認為他是喬布斯精神最好的繼承者。和喬布斯一樣,扎克伯格身上同樣具有強烈的使命感。而且,在消費者有更多選擇權和話語權的世界中,兩人都對自己的判斷深信不疑。喬布斯一貫相信,消費者一定會被簡約和美觀所吸引。而扎克伯格亦從未屈服于“群眾的智慧”,他始終堅信,要讓用戶將社交圖譜更深地嵌入他們的生活,他為用戶提供了服務而非造成傷害。
當然,兩人也有很多截然不同之處。對于用戶資料,喬布斯的吝嗇令出版商和合作夥伴不滿,而在打消用戶對隱私的期望方面,扎克伯格堪稱領軍人物。對于產品和服務,蘋果奉行完美主義,因此在其大部分歷史中,一直扮演著創業公司的角色;而Facebook從成立第一天起就設想自己將在全球普及。
總而言之,喬布斯是喬布斯,扎克伯格是扎克伯格。盡管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但畢竟還有著太多的不同。正如扎克伯格所說的那樣:“說我是某某第二,不是在誇獎我,而是在否定我。如果特色消失,我還是我嗎?”
點評:
正如當初的世界選擇了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今天的時代選擇了馬克?扎克伯格。時勢造英雄也好,英雄造時勢也罷,扎克伯格和Facebook作為這個時代的一個標志,已經成為一種必然選擇。
從扎克伯格與比爾?蓋茨和喬布斯的縱向對比中,我們或許可以窺出一些與成長和成功相關的規律和信息。作為常人,我們不可能再去復制扎克伯格的機遇和經歷,但我們可以復制經驗,進而獲取靈感。
有位哲人說過,在商場上永遠沒有遲到者。機遇永遠存在,重要的是我們能否意識到、能否去牢牢地把握,並使其發揮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