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向外投射是自我的一種防衛機制

時間:2012-05-24 10:13   來源:中國臺灣網

  指責別人是很簡便的事。以污染的問題來說。當我們看到石油溢出或聞到化學藥物的氣味,我們的自然反應就是厭惡和指控他人。公敵立刻就被創造了出來,好讓我們的憤怒有地方發泄。不過我們卻拒絕看得更深入一些。的確,石油溢出或許是一種人為的疏忽,但事實上,如果不斷地把巨量的石油從一個地方運到另一個地方,意外事件是必然會發生的。我們完全不願意面對事實並承認,石油溢出與空氣污染不但是人為疏忽所造成的結果,更是工業發展及消耗能源必然的後果。我們將一切的責任全都歸咎于單一的個人、組織或計劃。我們總是將罪過推給外在的敵人而無法面對自己,因為面對自己太痛苦了。

  雖然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耶穌的確是透過讓豬淹死來教導禪。豬不是問題、邪魔也不是問題,我們才是問題!真正的敵人是我們自己,消除問題不是去找一個代罪羔羊,而是願意修正自己。耶穌在以下的寓言中,更清楚地闡明驅魔的危險:

  污靈離開了所附的人,走遍幹旱區域,尋找棲息的地方,都找不到,就說:“我要回原來的屋子去。”于是他回去,發現那屋子打掃得又幹凈又整齊。他又出去,帶回七個比自己更邪惡的靈來,跟他住在一起。這樣,那個人後來的景況比從前更壞了。(路加福音十一章二十四至二十六節)

  治病不是光把表面的症狀去除,如果問題的根源沒找到,接二連三的症狀還是會繼續出現。神秘主義詩人卡比爾(Kabir)以美妙的方式解說了這個問題:

  我收回了對性的渴望,卻發現自己經常發怒。

  我放棄了憤怒,卻注意到自己整日都在貪婪。

  我努力地消除貪婪,卻變得驕矜自滿。

  當心試圖切斷它與世界的連結時,卻仍然緊抓著某件事不放。

  把那些在本質上非善非惡的中性事物妖魔化,然後再尋找替罪羔羊,乃是人類共通的傾向。這是我們自我的一種防衛機制,它刻意要讓我們在真理與內在知識的追求上遭到挫敗。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稱這種自我的把戲為“投射”(projection)。這個心理學上的術語指的是,我們內在的罪惡感、自責和責任往往會向外投射出去,做為對抗內在焦慮的一種防衛措施。

  清教徒是“投射”遊戲的大師。他們將禁欲及清貧視為純凈的行為,將感官的享樂及金錢當成是不純潔的東西。不過有一件事我們可以確定,那就是耶穌絕不是清教徒。從他和那些道德無瑕的法利賽人的對質,以及他對人為何被污染這件事的看法,可以看出這一點。清教徒主義乃是一種找尋替罪羔羊的模式,它是膚淺的世界觀所造成的結果。每個禪師都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內在都有一個喜歡惡作劇的孩子。這里有一個現成的例子:

  你們聽過古時候有這樣的教訓說:“不可姦淫。”但是我告訴你們,看見婦女而生邪念的,已在心里姦污她了。假如你的右眼使你犯罪,把它挖出來,扔掉!損失身體的一部分比整個身體陷入地獄要好得多。假如你的右手使你犯罪,把它砍下來,扔掉!損失肢體之一比整個身體下地獄要好得多。(馬太福音五章二十七至三十節)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