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國時代:引領風潮的先鋒境界
每一個冠軍國家的出現,都將開辟一個時代。開辟中國時代,是中國的歷史責任,是中國崛起和復興的成功標志,也是歷史進步的必然趨勢。
中國時代,在本質上,是世界的“黃福時代”。孫中山在批判西方所謂“黃禍論”時指出,未來的中國時代,不是一個“黃禍”時代,而是一個“黃惠”時代、“黃利”時代、“黃福”時代。中國時代,不是中國威脅世界的時代,而是中國造福世界的時代。
一、中國時代:“中國領袖地位”確立世界的時代
中國時代的第一個標志,就是確立在世界的領袖地位,發揮對國際社會的引領作用。
2009年7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全球智庫峰會”上,時代周報記者就一係列熱點問題與歐盟委員會前主席普羅迪展開對話。記者提問:“世界格局是否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中國在這個過程中處于什麼地位?”普羅迪回答:“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微笑的中國’,對國際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不久前,中國國家領導人又出席了G20峰會,中國的政治影響力是空前的,沒有中國,G20根本開不成,這顯示了中國正一步一步地邁向世界領導者的行列。”
普羅迪關于“中國正一步一步地邁向世界領導者的行列”的說法,在國際社會已經是一種有目共睹的事實。中國長期被排斥在世界領導者的行列之外,而現在正一步步邁向這個行列,中國應該進入這個行列,中國必須進入這個行列,中國也必然會進入這個行列。
中國沒有“原罪”
迄今為止,所有在近代歷史上崛起的大國,都有不良記錄,都有犯罪前科。它們曾經進行過侵略、殖民、掠奪,雙手沾滿鮮血。而中國崛起,則是文明崛起,是“幹凈”崛起。中國沒有“發現”“新”世界,沒有攫取殖民地,沒有販運奴隸,沒有賣鴉片,沒有侵略他國。中國是世界大國中唯一沒有原罪的國家,出身純正,歷史清白,道德高尚。這是中國擔當領導大任的重要道德條件。
西方大國崛起的歷史,就是一部犯下原罪的歷史。西方大國的原罪,是通過制造了一個落後的非洲,來創造了一個發達的歐洲。大西洋奴隸貿易的發展過程及其後果,充分展示了西方原罪的嚴重。早在“地理大發現”時期,非洲就開始成為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源泉,變成“商業性獵獲黑人的場所”。1492年,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奠定了販賣黑奴的基礎”。根據估計,17世紀初,非洲平均每年輸出奴隸一萬多人。大西洋奴隸貿易在非洲猖獗長達四個世紀。17世紀—18世紀是非洲奴隸貿易最猖獗階段,期間在大西洋兩岸從事販賣奴隸活動的,除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以外,還有英國人、荷蘭人和法國人等。1713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後,根據《烏得勒支條約》,英國就從西班牙獲得在西屬殖民地販賣非洲奴隸的特權,為期30年。因為美洲的種植園經濟發展迅速,需要更多的奴隸勞動力,販奴船只急劇增加。以英國為例,1709年利物浦只有一艘販奴船,1730年增加到15艘,1771年增加到105艘,1792年達到132艘。馬克思指出,“利物浦是靠奴隸貿易發展起來的”。1709—1787年,英國對外貿易的商船噸位增加了14倍,其中增加最多的就是販奴船。歐洲其他國家也從非洲奴隸貿易中獲得巨大收益。法國的南特、波爾多,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美國的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城市,都是不同程度地依靠奴隸貿易得到發展的商埠。18世紀時,“三角貿易”達到極盛。三角貿易由三個航程組成:一是歐洲人先從本國港口乘船出發到非洲西部海岸,以廉價的產品(烈性酒、棉織品、裝飾物、軍火)換取或者劫掠奴隸,然後將成群的奴隸趕上貨船,運輸到美洲殖民地交換礦產和農產品,最後把美洲原料、產品運回歐洲,在各國市場出售。三角貿易使奴隸販子每出航一次,可以得到100%—300%的利潤。一個黑人從非洲離開海岸的時候,價格為50美元,到美洲出賣的時候為400美元。非洲歷史學家將近代非洲奴隸貿易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5世紀中葉—17世紀中葉,是大西洋奴隸貿易興起的階段,其范圍集中在大西洋東西兩岸。二是17世紀中葉—18世紀下半葉,是非洲奴隸貿易最猖獗階段。三是從18世紀下半葉—19世紀下半葉,奴隸貿易(特別是大西洋奴隸貿易)逐步衰落。《15—19世紀非洲的奴隸貿易》一書談到,16世紀—19世紀,非洲輸出奴隸的總數應該在1500萬—3000萬人,如果加上運輸途中死亡人數,總共為2.1億人。美國黑人運動領袖杜波依斯認為,16世紀—19世紀,由非洲輸往美洲的奴隸至少有1000萬人,如果加上沿途死亡人數,大約為6000萬人。美國史學家柯廷教授根據檔案資料做了新的估計,認為15世紀中葉到19世紀,從非洲輸出的奴隸有1100多萬人(不包括捕捉和販運時死亡人數)。奴隸貿易導致了非洲的社會災難,使非洲社會全面衰退。西方國家應該建立對非洲的“贖罪基金”。
西班牙犯下了宗教迫害的原罪。例如1526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下令,每支船隊必須攜帶傳教士同行,否則不得離開港口。1532年查理五世請求教皇派200名傳教士前往拉丁美洲。根據著名傳教士拉斯卡薩斯的記載,西班牙徵服者每徵服一個地方,就宣布一道命令,用最殘酷的死刑和武力脅迫當地居民皈依基督教,並且接受西班牙國王的統治。拒不服從者,立刻處死。安的列斯島原來有300萬印第安人,1514年減少到14000人,最後只剩下200人。
馬克思說:“荷蘭人為了霸佔馬六甲,曾經向葡萄牙的總督行賄。1641年總督允許他們進城。他們為了‘節省’支付21875鎊賄款,立即到總督住宅把他殺了。他們走到哪里,哪里就變得一片荒蕪,人煙稀少。爪哇的班紐萬吉省在1750年有8萬多居民,而到1811年只有8000人了。這就是溫和的商業!”
被人們稱為“強盜中的強盜”的日本,有野蠻屠殺人類的原罪。日本的殘忍,在西方國家中也是出了名的。1894年11月,日軍攻佔大連、旅順,到處燒殺擄掠。在旅順大屠殺中有兩萬中國人遇難,只留下收屍隊36人免遭殺害。歐洲和美國的報刊報道了日本軍隊的暴行,《紐約世界報》譴責說:“日本是披著文明的皮而帶有野蠻筋骨的怪獸。”在日本侵華戰爭的15年間,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其中死亡2000萬人。直接財產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日本在太平洋戰爭期間,菲律賓人民戰死和被屠殺者達111多萬人,越南人民僅僅1944—1945年一年就被餓死200萬人。印度尼西亞被抓走的勞工死亡大約有200萬人。在馬來西亞被日軍屠殺者超過10萬人。在泰國和緬甸,僅僅強制修築泰緬鐵路(被稱為死亡鐵路)的暴行一項,就死亡戰俘1.2萬人,死亡勞工大約25萬人。
美國是一個原罪累累的國家。1620年9月16日,102名英國清教徒登上“五月花”號,經過66天航行到達北美大陸,第二年剩下50人。但是在1621年大豐收,就舉行慶典感謝上帝恩賜。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在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為“感恩節”,是國家假日,有4天長假。“感恩節”是美國最具特色的節日,在美國人心目中,某種程度上“感恩節”比聖誕節更重要。要講感恩,印第安人是登陸美洲大陸的白人的最大恩人,但是白人恩將仇報。在1703年,殖民者在立法會議上決定,每剝一張印第安人頭蓋皮和捕獲一個紅種人,都給獎金40鎊,1720年提高到100鎊。1744年,12歲以上印第安人男子的頭蓋皮值100鎊新幣,一個男俘虜值105鎊,一個婦女或兒童值50鎊,婦女或兒童的頭蓋皮值50鎊。在北美大陸,由于白種人的迫害,印第安人的苦難延續了4個世紀之久,這個民族在16世紀初有近300萬人,到1860年有34萬人,1890年有27萬人,1910年有22萬人。在20世紀初,雖然印第安人獲得了美國公民資格,但是沒有得到相關的權利,雖然他們依法交納稅款,還要應徵服役,卻依然被圈居在貧瘠的保留地。所以,美國更應該有“贖罪節”。
中國,作為一個沒有原罪的國家,是最有資格擔任世界領袖的國家。